弘曉

怡僖親王弘曉,字秀亭,號冰玉道人,為清朝著名藏書家、詩人。怡賢親王胤祥第七子,生母嫡福晉兆佳氏,嫡出第四子,與胤祥次女郡主、三子貝勒弘暾、四子多羅寧郡王弘晈、四女和碩和惠公主、五子弘(日兄)、八子綬恩同母。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祥薨,雍正諭令:“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弘曉遂承襲怡親王,其兄弘晈別封寧郡王。

人物生平

弘曉積學好古,凡經史傳記、諸子百家,靡不畢覽。怡府藏書之所名安樂堂,又名明善堂,大櫥九楹,積書皆滿。所藏之書,主要得自季振宜徐乾學舊藏。乾隆中開四庫之館,天下藏書家紛紛遵旨進呈家藏珍秘,惟怡府之書未進,其中不乏世之罕見者。

作品一覽

著有《明善堂詩集》和《明善堂文集》。耿覲光《明善堂集序》:"冰玉主人於九經、諸子靡不詳加厘定,使閱其書者不致有亥豕魯魚之嘆,知主人信古之深、嗜古之篤矣。及得游藏書所,牙籤縹,充盈棟宇,凡有關於世道人心及為諸經羽翼者,不下千百種,而文集、詩集尤為鉅觀。永叔云:"物聚於所好,好得於有力。"亶其然乎?"

弘曉生平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十二月弘曉襲怡親王。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十一月管理理藩院事務。

乾隆四年,弘曉之兄弘昌、弘晈附逆於理親王弘皙,受乾隆帝的重處,弘昌革去貝勒,弘晈停俸,而乾隆對於弘曉一家的感觀有很大改變。雖然事未牽連弘曉,但猜想對怡親王府有不小的打擊。

五年九月任正白旗漢軍都統。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三月、八年八月依次解職。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高宗首次到盛京謁陵,並在清寧宮舉行祭祀活動,當時對不遵守祭祀習俗的王公大臣們訓斥了一通,但即拿其弘曉為例,宣諭如下:

爾等得與朕在清寧宮內祭祀,皆祖宗所賜之褔,亦系滿洲之舊例也。今觀滿洲舊例,減至廢弛。且如怡親王弘曉不佩小刀,是何道理。朕敬閱實錄內載皇祖太宗諭曰:今宗室子弟食肉不能自割,行走不佩箭袋,有失滿洲舊俗。後之子孫,何所底止。是太宗當時是教訓諸子,早念及後之子孫遺棄舊俗矣。況怡賢親王昔時恪守制度,爾等之所共知。弘曉縱不顧祖宗成憲,獨不念及乃父乎?……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乾隆在談到世襲罔替這個問題時,特意指出:“此外,如怡賢親王之公忠體國,經皇考特恩,有世襲罔替之旨,亦應遵守勿替”。

乾隆中期發生了步軍統領鄂善貪污案,乾隆派怡親王弘曉、和親王弘晝、軍機大臣訥親等為欽審大臣。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曉死,謚曰:“僖”。諡法曰:“小心畏忌而曰僖。”可見其為人。其第二子永琅襲怡親王,嘉慶四年(公元1822年)死,謚曰:“恪”。奕勛長子載坊襲怡親王,過一年即死。載坊弟載垣襲,歷任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左宗正、宗令。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受顧命。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受命與英法聯軍談判,不成,即回京。後從鹹豐帝逃到承德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受顧命為輔政八大臣之首,在辛酉政變後被奪爵,賜死,抄沒其家。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改以允祥五世孫,寧良郡王弘皎四世孫載敦承襲怡親王。死後謚:“端”。其子溥靜襲,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坐縱容義和團開罪列強革爵。侄毓麒襲怡親王,為末代怡親王。

弘曉福晉

嫡福晉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繼福晉佟佳氏,都統長盛之女。

側福晉金氏,領侍衛內大臣常明之女。側福晉石氏,石中玉之女。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典衛剋星額之女。

妾徐氏,典衛徐國秀之女。妾祥氏,九達色之女。妾馬氏,馬圖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筆帖式才保之女。

弘曉子女

長子鎮國將軍永杭,次子和碩恭親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未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輔國將軍永邁,九子永和

家族世系

第一代—愛新覺羅·弘曉

第二代—愛新覺羅·永杭:愛新覺羅·弘曉第一子,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封為三等鎮國將軍,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卒,無子嗣。

第二代—愛新覺羅·永琅:愛新覺羅·弘曉第二子,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封為三等鎮國將軍,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襲怡親王,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薨,謚曰恭。

第二代—愛新覺羅·永邁:愛新覺羅·弘曉第八子,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封為三等輔國將軍,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卒,無子嗣。

第三代—愛新覺羅·綿標:愛新覺羅·永琅第二子,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卒,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追封為怡親王。

第四代—愛新覺羅·奕勛:愛新覺羅·綿標第一子,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襲三等鎮國將軍,隨後襲怡親王,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薨,謚曰恪。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坊:愛新覺羅·奕勛第一子,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襲怡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薨。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垣:愛新覺羅·奕勛第二子,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襲怡親王,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因罪革爵,賜死。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坪:愛新覺羅·奕勛第三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為三等輔國將軍,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圻:愛新覺羅·奕勛第四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為三等輔國將軍,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增:愛新覺羅·奕勛第五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為三等輔國將軍,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堃:愛新覺羅·奕勛第六子,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封為三等輔國將軍,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卒,無子嗣。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堪:愛新覺羅·奕勛第七子,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封為三等輔國將軍,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卒。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泰愛新覺羅·胤祥五世孫奕增子,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襲載垣所降之不入八分輔國公,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襲載敦所遺之輔國公,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因事革退。

第五代—愛新覺羅·載帛:愛新覺羅·胤祥五世孫奕協子,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襲載泰所遺之輔國公,後事不詳。

第六代—愛新覺羅·溥綸:愛新覺羅·載圻第二子,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襲奉國將軍,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卒。

第六代—愛新覺羅·溥瑛:愛新覺羅·載增第一子,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襲三等奉國將軍,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卒。

第六代—愛新覺羅·溥儀(非宣統帝):愛新覺羅·載堪第一子,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襲奉國將軍,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卒。

第七代—愛新覺羅·毓寯:愛新覺羅·溥瑛第二子,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襲奉恩將軍,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卒,無子嗣。

第七代—愛新覺羅·毓秀:愛新覺羅·溥儀第一子,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襲奉恩將軍,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卒,無子嗣。

家世圖表

第一代 弘曉









第二代 永杭 永琅





永邁

第三代
綿標








第四代
奕勛






*奕增 *奕協
第五代
載坊 載垣 載坪 載圻 載增 載堃 載堪
*載泰 *載帛
第六代



溥綸 溥瑛
溥儀


第七代




毓寯
毓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