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約翰·馬爾科姆·弗雷澤,澳大利亞總理(1975年11月-1983年3月)。
1930年5月21日生於墨爾本,早年畢業於墨爾本文法學院,
1952年畢業於牛津大學馬格達萊恩學院,獲得政治、哲學和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繼承父業,經營農場。
1954年從政, 1955年起為自由黨聯邦眾議員一直到1983年,1956年他和塔米·貝格斯結婚。後來在羅伯特·戈登·孟席斯的幾屆自由黨政府中擔當各種職務。
1962-1966年任議會外事委員會委員、1963-1966年任政府駐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
1964-1966年任政府駐議會羊毛委員會秘書及房屋,食品、農業、工業關係和科學研究及交通委員會委員。
1966年至1968年任澳陸軍部長;1969年至1971年任國防部長;1968年至1969年及1971年至1972年兩度任任教育、科學部長;
1971年他是自由黨內部爭端的主要人物,這一爭端導致約翰·格雷·戈頓辭職,威廉·麥克馬洪成為新的自由黨領袖和政府首相。
1972年自由黨政府失敗下台,比利·斯內登成為自由黨主席。1973年後他任自由黨初級產品發言人和勞動,移民問題發言人。
1975年3月在黨內選舉中取代比利·斯內登任自由黨領袖長達14年;
1975年11月在參議員的自由黨議員評價多數否決了政府的預算,造成澳大利亞的憲政危機中,最後總督約翰·克爾解除了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的總理職務,任命弗雷澤為臨時總理,隨後弗雷澤領導的自由黨與鄉村黨聯盟在大選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不過如同他的前任一樣,他的聯合政府在澳大利亞政治史也是爭議不斷。在七年中,政府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革舉措,其中包括聯邦與州之間的財政關係、新聞自由、建立聯邦巡視官辦公室負責調查和處理公民對政府工作的申訴、土著人享有土地權以及自然保護區等;但是,不斷增長的失業現象使政府面臨嚴重困難;1982年在大規模增加工資後經濟轉入蕭條,儘管如此,很多觀察家還是認為工黨領袖比利·海登難以擊敗弗雷澤。但1983年大選前夕,海登突然辭職支持年輕的議員霍克競選總理。鮑勃·霍克在競選時號召全社會達成一致克服國際面臨的困難,這一主張使他以絕對多數贏得選舉。弗雷澤失敗後退出政壇。
1983年起加入國際行動理事會,現任其主席。
1985-1986任聯邦傑出人物組織主席,1987年起任“澳關懷”組織主席(該組織在華有扶貧項目)。
1989-1990年任聯合國有關非洲產品問題委員會主席。他為廢除南非的種族隔離辛勤工作,是許多政治事件的代言人,特別是他公開反對種族主義。他在生活中喜愛釣魚、攝影,駕駛老爺車和機車。
人物榮譽
1980年獲得英國人道主義服務金獎;
1982年任牛津馬格達學院研究員;
1983年任牛津大學名譽副會長;
1984年任美國公共政策協會國際研究員;
1985年任克萊爾蒙特大學國際協會理事會研究員。同年人美國南卡萊羅納大學貝爾納斯國際顧問理事會研究員。1989年獲得澳大利亞迪金大學榮譽文學學位;
1976和1982年曾兩度訪問中國,獲得朱德委員長和李先念主席的接見。
人物逝世
2015年3月20日電 據澳洲網20日報導,澳大利亞前自由黨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因病去世,享年84歲。弗雷澤的辦公室發表的正式聲明公布了這一訊息。
聲明稱:“我們以沉痛的心情告知大家這個訊息,約翰·馬爾科姆·弗雷澤因病於2015年3月20日上午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