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科學家,哲學家和散文家。
出身名門,而仕途坎坷;直至伊莉莎白女王辭世才得以提升,官至法相。但不久,即因受賄而被免職。從此,發奮著書,致力於多個領域的學術研究。主要作品有《亨利七世傳》,《新工具》,《學術的進展》,《論說文集》。
1626年4月9日清晨,弗郎西斯.培根病逝於倫敦北郊。
概述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培根作品《新工具》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論說文集》最能體現培根的寫作風格:文筆優美、語言凝練、寓意深刻。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薰陶指導。如:
“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
“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培根作品《論說文集》象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制,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鬱。”
“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培根一生在學問上成就很大,然而作為政客他飽嘗了仕途之艱辛。做女王掌璽大臣的父親去世後,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當政,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來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者。1626年4月培根離開了人世。
著作
《學術的進展》,1605年
《新工具論》,1620年
《論說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紀》
《論事物的本性》
《迷宮的線索》
《各家哲學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論人類的知識》
《培根人生論》
培根的論著
1597年,培根發表了他的處女作《論說隨筆文集》。他在書中將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的理解,濃縮成許多培根作品《論古人的智慧》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605年,培根用英語完成了兩卷集《論學術的進展》。這是以知識為其研究對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聲稱要以知識為其領域,全面改革知識的宏大理想和計畫的一部份。培根在書中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論證了知識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識不能令人滿意的現狀及補救的辦法。在這本書中,培根提出一個有系統的科學百科全書的提綱,對後來十八世紀的狄德羅為首的法國百科全書派編寫百科全書,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檢察長時,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論古人的智慧》。他認為在遠古時代,存在著人類最古的智慧,可以通過對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發現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寫一部六卷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偉大的復興》,這是他要復興科學,要對人類知識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預期的計畫,只發行了前兩部份,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該書的第二部份。《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開創的經驗認識原則和經驗認識方法。這本書與亞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對立的。
培根在結束其政治生涯後,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紀》一書,這部著作得到後世史學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近代史學的里程碑”。
大約在1623年,培根寫成了《新大西島》一書,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烏托邦式的作品,由羅萊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發表。作者在書中描繪了自己新追求和嚮往的理想社會藍圖,設計了一個稱為“本色列”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裡,科學主宰一切,這是培根畢業所倡導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現。
此外,培根在逝世後還留下了許多遺著,後來,由許多專家學者先後整理出版,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迷宮的線索》、《各家哲學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論人類的知識》等等。
培根的哲學思想
培根的哲學思想是與其社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主張發展生產,渴望探索自然,要求發展科學。他認為是經驗哲學阻礙了當代科學的發展。因此他極力批判經驗哲學和神學權威。他還進一步揭露了人類認識產生謬誤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說”。他說這是在人心普遍發生的一種病理狀態,而非在某情況下產生的迷惑與疑難。第一種是“種族的假相”,這是由於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認識錯誤;第二種是“洞穴的假相”是個人由於性格、愛好、教育、環境而產生的認識中片面性的錯誤;第三種是“市場的假相”,即由於人們交往時語言概念的不確定產生的思維混亂。第四種是“劇場的假相”這是指由於盲目迷信權威和傳統而造成的錯誤認識。培根指出,經驗哲學家就是利用四種假相來抹煞真理,製造謬誤,從而給予了經驗哲學沉重的打擊。但是培根的“假相說”滲透了培根哲學的經驗主義傾象,未能對理智的本性與唯心主義的虛妄加以嚴格區別。
培根認為當時的學術傳統是貧乏的,原因在於學術與經驗失去接觸。他主張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相輔相成。他主張打破“偶像”,剷除各種偏見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而不是權威的女兒”,對經驗哲學進行了有力的攻擊。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關於物質是萬物本源的思想,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具有運動的特性,運動是物質的屬性。培根從唯物論立場出發,指出科學的任務在於認識自然界及其規律。但受時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觀還具有樸素唯物論和形上學的特點。
生平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莉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乾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安尼是一位頗培根作品集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的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親職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在劍橋大學學習三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裡,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這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他要為培根準備日後贍養之資的計畫破滅,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在回國奔父喪之後,培根住進了葛萊法學院,一面攻讀法律,一面四處謀求職位。1582年,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589年,成為法院出缺後的書記,然而這一職位竟長達20年之久沒有出現空缺。他四處奔波,卻始沒有得到任何職位。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莉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併,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讚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與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四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車經守倫敦北郊。當時他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套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於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後,人們為懷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志銘:
聖奧爾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
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
名言警句
知識就是力量。
名言解說 這是培根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來,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駕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即認識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地生活。
(附註,在英文中,“力量”也譯為“權力”,所以,這句話……)
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類別:人生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類別:人生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類別:事業
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類別:修養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類別:科學
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子。真正聰明睿智的卻是言辭簡短的。 類別:道德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類別:人生
一般來說,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 類別:青年
因結婚而產生的愛,造出兒女;因友情而產生的愛,造就一個人。 類別:友情
機會先把前額的頭髮給你捉而你不捉之後,就要把禿頭給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兒給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滾圓的身子給你,而那是很難捉住的。
在開端起始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類別:智慧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類別:時間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讚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類別:人生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類別:思想
在一切大事業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看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類別:事業
美貌倘若生於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類別:人生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畫,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類別:人生
由智慧所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本性。 類別:智慧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類別:思想
殘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為他們有缺陷,使人樂於寬忍他們的成功。也常使潛在的對手忽視了他們的競爭和挑戰 類別:成功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節約
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度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鬱使人致病。俗語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二是關於事業的。 類別:事業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時間
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類別:教育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 類別:人生
真正迅速的人,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類別:成功
實踐中的失敗主要由於不知道原因而發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兩種企望:對知識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類別:失敗
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類別:人生
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類別:人生
最好的辦法是把青年的特點與老年的特點在事業上結合在一起。從現在的角度說,青年可以從老年身上學到他們所不具有的優點,而從社會影響角度來說,有經驗的*老人執事令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幹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么青年人的純真是崇高的。 類別:事業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類別:修養
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類別:人生
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類別:真理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類別:教育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類別:道德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類別:工作
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度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鬱使人致病。俗語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二是關於事業的。 類別:友誼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時間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類別:道德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 類別:修養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類別:人生
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類別:人生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意義來論「孤獨」說,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說是來自禽獸*而不是來自人類。 類別:友誼
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類別:人生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結局是不幸的。 類別:智慧
人們說得好,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類別:真理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類別:讀書
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類別:思想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嚴密,物理學家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學使人善辨;凡有學者,皆成性格。 類別:讀書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 類別:人生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畫,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類別:青年
金錢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類別:人生
愛情就像銀行里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容忍對方缺點,這是節制支出。所謂永恆的愛,是從紅顏愛到白髮,從花開愛到花殘。 類別:愛情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類別:修養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類別:人生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類別:真理
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類別:人生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類別:人生
沒有可傾心相談的知交的人們,是個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類別:友誼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類別:時間
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像萌芽一般,在一個真理之下又生一個疑問,真理疑問互為滋養。 類別:真理
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類別:學習
當命運微笑時,我也笑著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類別:人生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秘以友誼對於人世間生,真像*鍊金術所要找的那種「點金石」。它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 類別:人生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類別:科學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類別:人生
愛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類別:智慧
諺語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創造力,智慧和精神 類別:智慧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類別:時間
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 類別:人生
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類別:科學
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 類別:愛情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類別:智慧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類別:人生
由智慧所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本性。 類別:人生
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類別:人生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論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類別:人生
命運如同市場。如果老待在那裡,價格多半是會下跌的。 類別:人生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類別:道德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類別:事業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類別:道德
一個人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乾淨純粹。 類別:友誼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類別:修養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類別:愛情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類別:真理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類別:人生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類別:讀書
科學的真正的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 類別:科學
在富人的想像里,財富是一座堅強的堡壘。 類別:人生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類別:讀書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類別:事業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類別:人生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 類別:人生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類別:修養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類別:教育 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類別:修養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類別:人生
與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 類別:真理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么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類別:人生
世上友誼本罕見,平等友情更難求 類別:友情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類別:時間
只要你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務是不能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誼有多少益處了。 類別:友情
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類別:友誼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德。 類別:人生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類別:節約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秘以友誼對於人世間生,真像類別:友情
我們的語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驕傲;有時也應當說幾句婉轉的話,但切忌虛偽輕浮與油滑。 類別:人生
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 類別:友誼
友誼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於使人心中的憤懣抑鬱得以宣洩、弛放。……對一個真正的朋友,你可以傳達你的憂愁、歡悅、恐懼、希望、疑忌、諫諍,以及任何壓在你身上的事情。 類別:友誼
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於發現真理。 類別:真理
除了一個知心摯友以外,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治療心病。 類別:友誼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 類別:人生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類別:修養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類別:智慧
時間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會愈益顯露 類別:時間
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類別:友情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還要尤烈,因為犯罪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敗壞了水的源頭。類別:法學
只有對於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類別:友誼
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無拘無束。 類別:人生
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類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