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氏鳥圓線蟲

弗氏鳥圓線蟲

蟲體細長,角皮具有縱紋和小側翼,頭端角皮膨大形成頭泡,具橫紋。口腔淺,呈三角形。內環有4個乳突和2個頭感器,外環有8個乳突。食道呈棒狀。神經環位於食道中部前緣,排泄孔開口於神經環後緣。

分類信息

編號: 27134
拉丁目名: RHABDITIDA
拉丁科名: Trichostrongylidae
中文亞科: 鳥圓亞科
拉丁亞科: Ornithostrongylinae
拉丁屬名: Ornithostrongylus
拉丁種名: vetterlingi
定名人: Schmidt et Kuntz
年代: 1972
中文名: 弗氏鳥圓線蟲
原始文獻: Parasitol., 64:274-275, figs.13-18
生境: 宿主: 綠背金鳩、噪鶥、蘭磯鶇、烏鵑; 寄生部位: 小腸
國內分布: 台灣
國外分布: 菲律賓, 印度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線蟲綱 桿形目 圓線亞目(一):297-298

形態描述

弗氏鳥圓線蟲 弗氏鳥圓線蟲

雄蟲:體長3.2—4.0 mm,最大寬度(在交合傘前)0.05—0.08 mm。頭泡長0.065—0.09 mm。食道長0.380—0.410 mm。神經環距頭端0.15—0.20 mm,排泄孔距前端0.180—0.270 mm。交合傘寬大,兩側葉對稱,

無背葉。

傘前乳突細小,2腹肋等長並行,遠端1/3彎向前方,末端分開。前側肋較中、後側肋長,遠端1/3彎向前方;中側肋直,末端接近傘緣;後側肋較中側肋長,遠端1/5彎向後方。外背肋從背肋基部分出,呈弧形,末端不達傘緣;背肋遠端分2支,每支末端再分內外2支,內支較外支短。

交合刺等長,0.140—0.200 mm,遠端分為3支,有刺鞘包裹,其上有顯著的橫紋。引帶長0.070—0.090 mm,背面呈三角形,前端刺狀,後端為鈕扣狀,側緣稍彎向腹面。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台灣

國外分布

菲律賓,印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