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斯特

我再把另一條路探望, 林中兩條岔路彷徨, 我選擇了行人更少的一條路,

個人生平

羅伯特.弗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 美國著名詩人,生於舊金山一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
弗朗斯特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雖然他頗受古典作家如維吉爾,以及美國作家愛默生、梭羅、迪金森等的影響,但是詩人所接受的文化遺產和生活環境是鑄造他的詩風的決定性因素。波士頓以北多岩石的牧場,綠葉萋萋的樹林,古老的殖民地時代的建築,揚基人耐人尋味的石頭圍牆,以及那裡居民的粗鄺、感情危機、耕耘生活的艱辛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他家鄉的風貌和人民的特徵一覽無遺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誰也沒有弗羅斯特對家鄉的靜林幽谷及屋宇良田所具有的那種親切的感情和敏銳的反應。林中小鳥在歌唱,高空雄鷹在盤旋,紫莖山莓遍地叢生,新熟蘋果散出幽香,晚秋草地濕潤蔥鬱,隆冬白雪覆蓋山林等等,這一切都在他的詩歌里有所表現。新英格蘭鄉間生活的各個側面,弗羅斯特的筆都點到了。
然而,弗羅斯特並未隱遁鄉里,沉湎於描繪它的美麗山川和旖旎景色。他知道如何將其變形,使其成為可以用象徵手法表達人生真諦及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他企圖在新英格蘭這一地區內尋覓現代美國業已失去的鮮明色調、激情和純真,使他的近原始的故鄉成為檢驗和評論現代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傑出貢獻之一正在於,他通過詩歌把鄉村和城市、地方和世界、人和自然等因素並列、對比與揉合起來,令人通過一地、一時、一人、一物而領悟到人世間的普遍真理。
弗羅斯特的詩雖多保持傳統的形式和格律,氣氛雖然輕快,語言雖然貌似簡明,但他象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小說一樣,具有一種“騙人的樸素”。弗羅斯特認識到生活的複雜性。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醜,雜亂之中又寓有統一。他力求避免簡單化和極端化,善於透過現實中的現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理。

個人作品

《沒有走的路(未選擇的路)》
森林葉黃,林中岔路各奔往,
我一人獨行,無限惆悵,
不能把兩條路同時造訪。
良久佇立,我朝第一條路眺望,
路轉處惟見林森草長。
我再把另一條路探望,
一樣美麗,一樣坦蕩,
但或許更令人嚮往。
雖然兩條路都曾有行人過往,
但這條路芳草萋萋,更少人踏荒
那天早晨落葉滿道上,
落葉上尚無腳踩的痕傷,
啊,且將第一條路留待他日尋訪!
明知道路窮處又是路,
重返此地怕是痴想。
那以後歲月流逝,日久天長。
有一天長嘆一聲我要訴講:
林中兩條岔路彷徨,
我選擇了行人更少的一條路,
人生從此就全然兩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