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位於山南地區瓊結縣境內。11世紀由格西扎巴創建。建葉,系藏語“右眼”之意,據傳佛聖桑結曲巴的弟子桑結大洞死後,其右眼被埋於該寺塔內,寺院因此得名。寺內最初奉行噶舉派,後改奉格魯派。20世紀60年代後,寺院被破壞,現存建築主要包括佛堂、經堂、僧舍等。寺院坐西朝東,總占地面積2 720平方米。①佛堂。由亞桑孜巴主持擴建,高三層,外圍南、西、北三面有轉經迴廊,寬0.8米,廊內兩壁繪壁畫,主要是千尊釋迦像,用黑色單線描成。佛堂底部平面呈正方形,面闊3間,進深3間,殿壁正中設佛台,原供泥塑八歲等身強巴佛,另有銅佛像釋迦牟尼、八大藥王等。左右兩側各有3座塔,其中有桑結大洞的右眼塔(舍利塔)、亞桑孜巴靈塔及菩提塔等。東、南、北三面置有經書架,存放手抄本《甘珠爾》、《丹珠爾》等經書。第三層為亞桑孜巴起居之地,為佛堂最高建築。②經堂。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阿旺強巴修建。面闊5間,進深6間,內四壁皆繪有壁畫,南壁八大藥王,北壁十八羅漢,西壁繪該寺創建人格西扎巴巨幅畫像。堂內左右兩側原有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四世班禪洛桑確吉堅贊、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等塑像。另掛有唐卡、幢幡。塑像和唐卡等部分文物皆無存。199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創建人名格西扎巴。格西扎巴家族歷史久遠,在吐蕃墀松德贊(755~797年在位)執政時,其先祖欽·多傑哲穹為朝廷大臣,並修建了桑耶寺的青塔及絳秋嶺寺。欽·多傑哲穹後裔香·達嘎哇有子女6人(4男2女),格西扎巴為長子,時名“達操”,生於1012年。達操幼時聰慧,少年時為人牧頭號五年,後在漾須座前出家,取名“協饒嘉哇”(智勝),在師前聽受《毗奈耶》約一年時間便在其伯父香敦卻壩前聽受諸法,並求得了《夏溫修法》。這裡,他已諸法通達,隨後在“耶”、“約”兩地修建了很多寺廟。伯父逝世後,他修築房屋講說“密續經釋”,建造了勝樂金剛和喜金剛像十萬尊,授訓了很多弟子。其中一名弟子迎請他到雅隆地方授徒,獲得了“格西扎巴”名稱,意為“富有的善知識”。此後他又受教於盪巴桑傑和班智達·達哇貢波,學得了希解派9神明燈法和《六支瑜伽教授》,從而獲證大智。其間他給拉布金氏灌頂。得到了很多財物,修建了潔汝寺。1081年建扎塘寺,1091年被其弟子用筷子剌穿心臟而死,終年79歲。
主要建築及布局
建葉寺創建時分為三處:一處是講經和起居的地方,為寺廟最早建築;二處是圓寂圍牆,後擴建時拆毀,改成方形圍封閉牆;三處是路口走廊。講經處與現在主廳相連,為格西扎巴創建。原高二層:上為臥室,下為佛事活動場所,後為伙房。第二層被拆除,現僅有一層:一層闊4柱,柱為方形,邊長0.4柱,柱為方形,邊長0.4米、高2.53米;原主供圓形塔,高約4米,系綠松石鑲嵌而成,置於西南角。西壁正中有格西扎巴的講經寶座,半圓形,高1米。還建有舍利塔,供有釋迦牟尼、仁欽達哇塑像。緊連西側有一座小型的護法神殿。現在的主廳位於寺廟中央,高三層,分為經堂和佛堂兩部分。佛堂屬亞桑孜巴修建,為該寺的二期建築,由阿旺強巴於1890年修建,同時還建有釋迦佛殿等。建葉寺坐西朝東,面積2720平方米,由佛堂、經堂、僧舍、伙房等組成。佛堂平面呈正方形,面闊3間進深3間,有柱4根,圓形(直徑0.35米、高4.9米),柱栱上雕刻花紋,正面中間刻有獸頭,兩邊飾捲雲紋,刀法嫻熟有力。殿壁正中設佛壇(寬2米、高1.9米),原供8歲量的強巴佛泥塑像,還供有釋迦牟尼、藥師八如來銅佛像;其左右兩則各有3塔,其中有桑結曲巴的弟子桑結達洞的右眼塔(舍利塔),據說此塔是從格西扎巴所修的講經處遷置的,還有亞桑孜巴和洛扎朗卡根材靈塔,以及一些菩提塔等。殿內南、北、東三面置有經架,擺放有《甘珠爾》、《丹珠爾》等手抄本經卷。在佛殿外圍南、北、西三面有轉經回廓,寬0.8米。廊內兩壁通繪壁畫,主要有千佛像(高0.15~0.5米),神態各異。
經堂面闊9間進深6間。有柱20根,方形,邊長0.37~0.45米,中心6柱直通二層,托起高敞天窗。堂內四壁遍繪壁畫:南壁繪有藥師八如來、善相完勝勇佛、調音王佛、善金無垢室佛、無垢最勝勇佛、法稱海音佛、明智佛、藥師琉璃光佛);北壁繪有十八羅漢;西壁繪有創寺人格西扎巴巨幅畫像。堂內兩側供奉有第五世達賴·羅桑嘉措(1617~1682)、第四世班禪羅桑曲吉堅贊(1567~1662)、第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1876~1933)、噶舉派主要人物塔布拉傑(1079~1153)泥塑像,還懸掛有唐卡、幡幢,氣氛寧靜神秘。
經堂南側建有供殿和強巴佛殿。供殿面積36.12平方米(東西長17.2米、南北寬2.1米),殿內供奉有格西扎巴(1012~1091)、釋迦牟尼、仁欽達哇、仲敦巴(1005~1064)、綠度母以及噶舉派高僧活佛泥塑像。強巴佛殿有柱4根,供有12歲身是的強巴佛像和忿怒神2尊。經架置於左側,存在宗喀巴與二位主要弟子及江甲熱白多吉的經著。
主廳二層為僧舍,面積487.2平方米(南北長28米,東西寬17.4米);第三層是亞桑孜巴起居的地方,為主廳最高的建築。
僧舍均建在主廳前邊兩側及正面,高二層:第一層高2.85米;第二層高2.65米。南側是拉讓,即上層僧侶的住所,高二層,面積約432平方米。護法神殿位於拉讓後邊,面積86.4平方米(東西長8米,南北寬寬10.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