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湧泉寺
湧泉寺位於福州市鼓山山腰海拔455米處,面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鼓山志》載:湧泉寺“其先為潭,毒龍居之。唐建中四年(783年),從事裴胄請靈嶠入山,誦華嚴於潭旁,龍遂不為害”。可見,這裡原是常有猛獸出沒的荒山,唐代僧侶在這裡建立寺廟,有人煙和香火後,猛獸也不敢出來了。現在,人們都把建中四年(783年)作為湧泉寺創建之始。因靈嶠禪師誦《華嚴經》,遂成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重興。當建寺時,寺門前一壑泉水,如波濤湧出,故取寺名為湧泉寺。王審知迎請神晏法師來住持湧泉寺,主持擴建殿奈,聚徒千百,稱盛一時。
宋朝時,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改稱湧泉寺。明永樂六年(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湧泉寺兩次遭受火災,殿堂殘存無幾。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重建,後幾度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御筆頒賜“湧泉寺”匾額,至今高懸寺門上方。明清以來,住持湧泉寺的名僧輩出,先有永覺、為霖(道霈),後有古月、妙蓮,近代有虛雲、圓瑛諸名僧大德。清朝末年,妙蓮法師為修寺出洋募化,在南洋檳城建極樂寺為鼓山下院。古月禪師住持湧泉寺期間,帶領僧人將寺廟修繕一新,盛極一時。1929年,近代名僧虛雲在林森等人的邀請下,任湧泉寺住持,率領僧眾,重振宗風。首先革除掛名職事,建立禪堂規則,恢復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四班首及維那等首領執事。其次,創辦鼓山佛學院,請慈舟法師主講,造就僧伽人才。第三,整理湧泉寺所藏佛經經版,編《鼓山經板目錄》 。虛雲法師還親臨禪堂與僧人一起“坐香”、“講開示”,並帶領僧人植樹造林,參加生產勞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佛教古建築的保護和維修工作,多次撥款維修湧泉寺。1983年,湧泉寺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寺廟,並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僧人們在這裡潛心修行,晨鐘暮鼓,時時不掇。
目前的湧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布局,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禪堂、念佛堂、庫房、客堂、齋堂等組成,此外還有鐘樓、鼓樓、學戒堂、法界學院、東際樓、明月樓、放生池、回龍閣、歲寒樓等。整座寺院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沿山坡地形層層上升,構成一錯落有序的寺院建築群。這座千年古剎占地25畝,寺貌宏偉,殿宇輝煌,法像莊嚴,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走近湧泉寺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對“千佛陶塔”聳立在寺門兩側。東邊一座是“莊嚴劫千佛寶塔”(莊嚴劫指過去佛之意),西邊為“賢劫千佛寶塔”(賢劫即現代佛之意)。塔高約7米,八角九層,系用陶土分層燒制,砌疊而成。塔身施釉,呈棕褐色。塔檐塑有僧人、武將72尊,懸陶鈴72枚。塔座上刻有蓮瓣、舞獅、侏儒以及製造時間及工匠姓名等。塔身塑有佛像1038尊。塔高大精美,為國內稀有。這兩座千佛塔建於宋元豐五年(1082年),是研究宋代建築、制陶藝術的實物佐證。從寺門沿著石砌的台階,步入天王殿。殿門有一副對聯:“面對爐峰,何用隔江招手;背臨屴崱,請看頑石點頭。”殿中供奉著塑金大肚彌勒佛像,佛像兩旁是明代文人所撰的一副對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樾信心時,用何物供奉?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
過天王殿是大天井,正上方題刻《石鼓名山》四個大字,中間橫橋臥波。左右有兩廂樓、鐘鼓樓對峙。鐘樓上有一口鑄造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巨鍾,以銅為主,與金、銀、錫合鑄,重約兩噸。鐘聲洪亮悠揚,餘聲不絕。鐘身刻有《金剛般若經》全文,共6372字。
沿長廊拾級而上,兩側是閩王祠、伽藍殿,正中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初建於五代開平二年(908年),宋朝重修。明朝毀於火災,現存為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的建築。殿中供奉三世佛像,兩側為十八羅漢像。供桌前有一鼎銅鑄大香爐,兩旁各立一尊銅童子像。大殿後側有清康熙年間鐵鑄“三聖像”,表面貼金,重約2300斤,金光燦燦。大殿天花板上是清光緒八年(1882年)繪製的各式圖案242塊,有禪龍圖129塊,丹頂鶴86塊,大象、麒麟、白馬、猴等圖案27塊,色彩鮮艷,與羊色燈相輝映,使殿內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大雄寶殿後為法堂。東側下方為藏經樓,樓建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藏有佛經2萬多冊,其中有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御賜的佛經《明朝南藏》 、 《明朝北藏》 、 《清朝梵本》 ,近代涵芬樓影印《日本續藏》 、 《雜藏》善本,康熙年間彩色繪製的《佛祖道影》貝葉刻經600多冊。所藏佛經中以元刊本《延祐藏》最為珍貴。 《延祐藏》是元延祐二年(1315年)建陽縣後山報恩寺刊印的《大藏經》。湧泉寺所藏762卷,雖非全部;但字型秀麗,刻印精美。《延祐藏》在國內已很罕見。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湧泉寺方丈道霈法師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 ,共120卷,分裝48冊,雕板2425塊,這是康熙年間具有代表性的佛學著作,十分珍貴。1925年,弘一法師曾印了幾十部贈送給日本各大寺。
這裡所藏的佛經、佛像雕板13375塊,馳名國內外。過去由福州佛學書局承印,在國內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流通。1929年,日本佛教學者常盤大定博士來考察佛教史跡時,稱湧泉寺為“中國的第一法窟”,對這裡的藏經、藏版作了一個多月的調查。
湧泉寺還保存著唐代以後的陶瓷器,明清書畫、佛像和法器,宋代陶製觀世音佛像、白玉石佛像,泰國的銅鐘和緬甸、印度等國的貝葉經等文物。香積廚里還保存著四口鋼鐵合鑄的巨鍋,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最大的一口直徑1.67米,深0.8米,可一次煮米五百斤,供千人食用。
鼓山湧泉寺的名人題句甚多,在鼓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靈源洞至聽水齋沿途,布滿宋元明清題詠300多處,有相傳朱熹所書的“壽”字,高達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這些題刻,薈集篆、隸、草等書法精華,是研究鼓山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1981年春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視察湧泉寺,題詩云:
撐柱南天是此山,梵宮氣象罕能班;
何當盡遣浮雲去,滿目清華照世間。
甘徹中邊泉涌地,音聞上下石喧空。
千年澗壁恆沙偈,都在當時一喝中。
白雲深處見青天,凜凜宗風三百年。
昔日為霖今普雨,看教此土盡莊嚴。
齋堂辭歲又迎春,悟得同時換舊新。
為勸禪師常住世,千燈盞盞付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