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並再次強調——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定或諒解。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雙方認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並建立大使館。
相關詞條
-
《中美建交聯合公報》
美國政府在聯合公報中接受中國提出的建交三原則:同台灣斷交、撤出軍隊和設施、廢除美蔣條約。
談判過程 時代背景 卡特日記 中文版本 英文版本 -
中美上海公報
中美上海公報,簡稱《上海公報》。中美兩國政府於1972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期間在上海發表。雙方就國際形勢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中美上海公...
主要內容 簽訂插曲 外交評價 -
中法建交
中法建交指的是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中法建交標誌著中國加強同西歐國家關係的一個重大突破。1964年1月27日...
建交簡介 起因 全過程 秘聞 美國阻撓 -
中德建交
中國和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50年建立外交關係。由於分屬兩大陣營,中西德(聯邦德國)之間直至60年代初僅有一些民間貿易往來,沒有官方接觸。中德建...
背景情況 建交過程 紀念 -
《上海公報》
中美上海聯合公報是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1978年12月15日中美兩國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
背景 要點 全文 意義 -
上海公報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應中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訪華。中美兩國政府於2月27日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並於28日發表。《聯合公報...
背景 要點 意義 過程 全文 -
中韓建交
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結束了兩國長期互不承認和相互隔絕的歷史。但鑒於當時複雜的東亞形勢——涉及中國台灣和朝鮮的利益,因...
建交過程 戰略意義 十年歷程 建交後兩國關係特點 兩國關係的走向 -
《八·一七公報》
《八·一七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是繼“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之後,中美之間達成的又一個歷史性檔案,三個公報構成了中美雙方處理...
簡介 美國的三條承諾 公報內容 -
中美建交
1972年, 尼克森總統訪華, 這標誌著自新中國成立後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面終於打破。20世紀70 年代末, 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 抓住機遇, 促成中美於1...
建交背景 建交歷程 建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