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況
世界上第一口石油井在延長。《大元一統志》(1303年)里說:“在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癬”。中國近代陸上第一口油井在延長。延長油礦於1907年鑽成的“第一井”是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被國務院命名為“中華之最”。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位於陝西省延長縣西門外,於是1907年6月5日開鑽,9月6日於井深68.9米見旺油,10日鑽至81米完井,名曰“延一井”。初日採油1—1.5噸,煉製後產品經檢驗運銷至西安等地試用,煙微光白,不遜洋油。一時內外播揚,騰譽社會,振奮人心。中國陸上石油的近代工業化開採於此。
1935年 ,飽經風雨的延長石油廠獲得解放 。石油職工依靠土法上馬 ,生產出汽油 、煤油 、石蠟 、油墨 、擦槍油、凡士林等產品 ,保證了中央機關和邊區軍民的用油需求 。 1944年5月,毛澤東為陝甘寧邊區特等勞模、延長石油廠廠長陳振夏題詞“埋頭苦幹”予以鼓勵。
新中國成立後,延長石油廠改稱“延長油礦”,先後從國家下放到陝西省和延安地區管理。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先驅,延長石油先後輸送千餘名管理和技術人員,支援了國家大油田的開發和建設。
改革開放的春風使老礦煥發了青春 。 1982 年 ,石油部和陝西省為延長石油制定了 “以油養油、采煉結合、滾動發展”的扶持政策 。陝北石油工業開始呈現多層次 、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 1989 年 ,江澤民視察了延長石油南泥灣油田。尤其經過1998年和2005年的兩次整合重組,揭開了延長石油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的新篇章。
發展情況
延長油礦是我國最老的地方石油企業,具有百年的開發歷史,是解放前革命根據地惟一的油田,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過貢獻,被譽為“功臣油礦”。改革開放以來,延長油礦憑藉各項優惠政策和勘探開發新技術,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以前,油田年產量一直徘徊在1萬~2萬噸,1990年油礦的原油產量達到40萬噸,“八五”期間平均年產量上升到60萬噸,“九五”期間平均年產量達到165萬噸,2003年原油產量達到230.13萬噸,原油加工達到231萬噸,上繳稅金和利潤均超過10億元,以雄厚的實力躋身我國陸上大油田行列。2003年包括各鑽采公司在內的原油總產量為561萬噸。近13年,延長油礦原油產量年增長率高達120%,而同期全國原油產量平均年增長率只有1.6%,如果不計算延長油礦的增長量,全國只有1.35%,延長油礦在全國原油增長中的貢獻率為15%,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從開發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延長油礦儲量動用程度只有45.8%,儲采比為16.5,儲量接替率為330%,這說明它的後備資源豐富,有進一步發展和穩產的資源基礎。僅2006年,公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46億元,實現生產原油926.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4.25億元,實現利稅120.59億元。延長油田股份公司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2007年生產原油1029萬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0億元,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80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84億元,實現稅費125億元的宏偉目標。
延長油礦勘探開發與經濟效益情況
延長油礦不僅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也很好。我們可以根據中油集團(1998年以前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數據,中國石油上市之後,為中國石油的數據)和延長油礦正式的統計年報和開發數據手冊,分析比較兩家公司的勘探開發指標。1. 勘探經濟指標分析
50多年來,延長油礦用於勘探的資金共10.2億元,探明了5.16億噸石油地質儲量,平均每探明1億噸石油耗資不到2億元,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近三年差別更加明顯,2001~2003年延長油礦每1億噸儲量的綜合投資還不到中油集團的十分之一。延長油礦取得十分突出的勘探經濟效益是因為採用了一整套適合本油田特點的科學勘探程式和方法,減少了物探投資,提高了探井成功率。當然,儲層淺也是重要因素。
2. 開發經濟指標分析
由於中油集團有大慶等一批高產優質油田,因此其開發產能建設的經濟效益指標好於延長油礦。從1949年到2003年,延長油礦共建成原油生產能力340萬噸/年,每百萬噸產能建設的綜合投資比中油集團要高50%左右,為24.6億元。延長油礦屬於低滲低產油田,單井平均日產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建百萬噸產能全國平均需打590口井,而延長油礦要打3500口井(如果包括頓鑽淺井,則高達4000口以上)。延長油礦建百萬噸產能投資高,其中70%就高在鑽井投資上。
近年來,延長油礦引進了一系列適合本油田的開發新技術,如叢式井、壓裂、注水等,提高了單井產量,壓縮了鑽井投資,百萬噸產能建設的投資水平與中油集團的差距已大大縮小,2001~2003年延長油礦百萬噸產能建設的投資水平為30.7億元,僅高出中油集團10%。根據延長油礦與其規模相近油田所做的經濟指標對比可以看出,雖然延長油田單井日產量僅為長慶油田的七分之一、塔里木油田的二百分之一、吐哈油田的四十分之一,但從總投入的勘探效益和開發效益指標對比來看,延長油礦還是不錯的。
3. 技術經濟指標分析
從開發和採油的技術經濟指標對比來看,無論從探明儲量動用係數、動用儲量采出程度、地質儲量採油速度、儲采比、儲量接替率,還是從綜合含水、老井自然遞減率、油井利用率、原油商品率、原油損耗率、採油用電單耗、措施井有效率來看,延長油礦的技術經濟指標都比中油集團總體的技術經濟指標要好。中油集團平均噸油操作費為269元,延長油礦為365元,如果考慮勘探開發投資,延長油礦噸油總成本約800元,相當於每桶13~14美元,在當前的油價下,開發此類低產油田效益是很好的。即使成本高一些,但開發此類油田可以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加快脫貧步伐,還可以提高國家的石油安全係數,何樂而不為呢?
4. 投入產出經濟指標分析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給延長油礦的總投入(包括通過採取各種優惠政策所籌集的資金)為121億元,相當於中油集團總投入的1.2%。油礦利稅總額近70億元,上交47億元,其中2003年利稅總額達18億元,上交10.9億元。資產總額達109億元,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16億噸,建成原油生產能力252萬噸,建成原油加工能力500萬噸,說明延長油礦的效益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