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體無毛。莖直立,粗壯,高40-90厘米,有稜角,上部分枝,基部常木質化。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狹翅,乾時膜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有不規則的黑色腺點,有時腺點僅見於邊緣,並常連結成條;葉柄長1-4厘米,基部沿莖下延。總狀花序頂生,長10-25厘米;苞片鑽形,長2-3毫米;花梗長2-9毫米,斜展或下彎,果時伸長達10-18毫米;花萼長3-4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狹披針形,邊緣有腺狀緣毛,背面具黑色短腺條;花冠白色或帶淡紫色,長2.5-4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毫米,裂片匙狀長圓形,先端圓鈍,裂片間彎缺近圓形;雄蕊明顯伸出花冠外,花絲密被小腺體,貼生於花冠裂片的基部,分離部分長約5毫米;花葯卵圓形,紫色,長約1毫米;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26-29) (17.5-19)微米],表面具網狀紋飾;子房球形,花柱細長,長約5毫米。蒴果球形或略扁,直徑3-4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村旁荒地、路邊、山谷溪邊疏林下及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分布於中南半島各國以及日本、菲律賓。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有消腫止痛之效。廣西民間用以治跌打損傷、疔毒等。
【藥用部位】 全草。
【採收加工】 春、夏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性 味】 苦、辛,平。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消腫散結。用於月經不調;外用於頸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蛇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