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自然科學院

延安自然科學院

延安自然科學院創建於1940年,位於延安南門外杜甫川,它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延安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建的一所進行科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高等院校,它在那時是中國共產黨控制地區進行自然科學教學的最高學府,又是進行自然科學學術活動的中心。它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高等自然科學教育與研究的先河,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興辦高等科學技術教育與研究的道路,從而在中國近、現代自然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延安自然科學院第一任院長是李富春,第二任院長是徐特立。延安自然科學院設有大學部和中學部。大學部設有物理、化學、地礦和生物四個系。中學部分為預科和國中兩個部分。1940年春至1945年冬,全校師生員工共約300人。1943年秋後,延安自然科學院與魯迅藝術學院等校合併,成立延安大學。抗日戰爭勝利後,自然科學院遷至張家口、建屏、井陘,改名為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1952年改建為北京工業學院

教育思想

延安自然科學院延安自然科學院

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徐特立於1941年10月提出了科學教育機關、科學研究機關和經濟建設機關三位一體是科學正常發育的園地的思想。他認為延安自然科學院應與軍工局建設廳等機關所屬的工廠農場密切聯繫起來,把理論與實際真正聯繫起來,並由這些單位共同組成一個“學校管理委員會”,使工廠、農場的負責人都作為主人翁參加進來,彼此商談,學校也可以按照工廠和農場等單位的需要來培養人才。

辦學目標

延安自然科學院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辦學目標,在徐特立的領導下,培養了中國第一代無產階級的科學技術幹部。全院師生經常和有關經濟建設機關聯繫,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參加邊區的經濟建設工作,為增強抗戰建國物質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生物系師生進行的南泥灣考察,為三五九旅在南泥灣墾荒種地,提出了科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安自然科學院 的師生和幹部,在中國科技戰線、文教戰線和其他部門中,為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

發展

延安自然科學院後輾轉辦學,數易其名,1952年定名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易名北京理工大學,已發展為國內一流的理工科大學,是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母校。

價值

延安自然科學院,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高等自然科學教育與研究的先河,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興辦高等科學技術教育與研究的道路,從而在中國近、現代自然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今天,了解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戰爭時期艱難困苦的環境條件下,致力科學技術教育與研究,學習和繼承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科學工作者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勇於進取的科學精神和崇高理想,對促進我國現代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不是毫無裨益的。

相關新聞

延安自然科學院遺址揭幕式延安自然科學院遺址揭幕式

2010年9月21日,延安汽車工業總公司院內彩球飄揚,鑼鼓喧天,自然科學院遺址紀念碑落成揭幕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自然科學院校友代表、原輕工業部部長曾憲林,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鬍海岩,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強,延安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德共同為紀念碑揭幕。市委常委、副市長馮繼紅,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楊賓講話。

自然科學院遺址紀念碑由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魯明非老師創作,總體工程歷時近一年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