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化工學院

延安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歷史始於抗戰時期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的化學工程系。

延安大學化工學院

1958年延安大學恢復重建時為理化系,1959年獨立設為化學系,1999年改建為化學與化工系,2003年擴建為化學與化工學院。

概況

專業設定

化學與化工學院現有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化學工藝、分析化學、化學教學論3個碩士點;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化學工程、過控等6個教研室,化工、套用化學、分析化學和先進功能材料4個研究所;陝西省化學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1個、陝西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陝西省化學工程與工藝名牌專業1個、國家級化學工程與工藝特色專業1個、陝西省化學工藝重點學科1個;教職工63人,在校本科生1306人,研究生30人。

學院發展

2003年化學工藝學科被評為陝西省重點學科,2005年分析化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6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獲陝西省名牌專業稱號,2007年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陝西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被列入第一批本科招生,2009年分析化學教學團隊被評為陝西普通高校教學團隊。2010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校步入省部共建行列後,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入了規模良性擴展與質量快速提升的發展期,學院的辦學綜合實力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西部尤其是陝北地區化學化工專門人才的搖籃和化學科學與技術的研究中心。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教學科研建設的核心,是提高辦學實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基於這種認識,學院的歷屆領導,始終牢固樹立“教師為本,人才第一”的觀念,高度重視並採取各種措施培養學科帶頭人,支持青年教師成長,使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學院現有教師60人,其中教授16人, 副教授人16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學科帶頭人3人,學術骨幹10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占50.91%,具有碩博士學位的占76.36%,中青年占78.18%。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梯隊整齊,充滿創新與發展的活力,是學院實現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

教學硬體

實驗室是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反映理工科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近年來,學院根據國內外實驗室的發展趨勢,對實驗室進行了重組,改變了管理體制,成立了由校院雙重管理的實驗教學中心,在學院一級平台上構建了教學科研綠色通道,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科研熱情。目前已建成服務於本科生、研究生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省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下轄基礎、專業、分析測試和科學研究等4個層次的實驗室,儀器設備1310台,總價值1532.5萬元。學校投資1000多萬元購買的10餘台大型儀器,也將於2007年底前完成安裝調試。此外,學校圖書館有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Springer Link等多種英文資料庫,學院各實驗室可通過校園網方便下載各類資料。良好的條件為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院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精神文化

學院堅持“教學為本、科研強院”的方針,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大力開展教學與學術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在教學研究方面,先後承擔陝西省和學校的教改項目19項,編寫教材、教學參考書11部,發表教改論文75篇;獲陝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其他獎勵55項;2003年化學工藝學科被評為陝西省重點學科;2004~2007年分析化學、化工原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等5門課程被學校立項建設為校級精品課程,2005年分析化學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6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被評為陝西省名牌專業,2007年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在科學研究方面,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科研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陝西省科技攻關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基金、陝西省教育廳科研基金等項目100餘項,總經費600餘萬元;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廳局級獎勵13項,其他獎勵67項;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90餘篇。

學術交流

構建寬廣的學術交流平台是打造一流學院的必要條件。多年來,學院積極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已與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陝西化工設計院、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企事業部門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通過選派高級訪問學者、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科研攻關,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此外,學院不僅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還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加強了學科研究工作的交流,拓寬了師生的學術思維空間,提升了師生的學術素養,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擴大了學院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為延安大學贏得了廣泛讚譽。

人才培養

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既具有一般化學化工基礎性人才培養的特點,又具有鮮明的專業和地域特色。構建了化學化工一級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實行了化學化工學科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突出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近代化學化工知識的教學;設立基礎化學實驗、綜合實驗和專業實驗三個層次,強化學生實驗技能和科學研究素養的培養;廣開選修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和任選課程等層次,努力做到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使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幾方面協調發展。 學院在本科教學管理上,實行學院集中學籍管理,教研室負責課程,“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負責實驗課程的管理模式;通過實行“導師制”、“科研創新基金”和“優秀生獎勵基金”等多項管理措施,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院校風氣

幾十年來,學院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孕育和形成了“勤奮、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院風,已經為國家,尤其是陝北老區培養了一大批“素質高、能力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礎厚實、為人誠實、作風務實、工作紮實”的優秀化學化工科教人才。他們中有300餘名考取了碩士研究生,100餘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60餘名在國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過博士後研究,200餘名成為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300餘名成為西北特別是陝北能源化工企業的領導和技術骨幹,100餘名成為黨政管理部門的領導幹部,更多的人成為所在單位的中堅力量。學院的學子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才華,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創業之歌、勞動之歌。他們是延安大學的光榮,更是學院的驕傲。

學院目標

目前,學院致力於打造一支層次高、能力強、後勁足的教學、科研創新團隊,秉承“立身為公、學以致用”的校訓,以“陝西省化學化工界前五強”作為發展的戰略目標,努力營造“團結、和諧、向上、共謀發展”的氛圍,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校的發展和西部地區特別是陝北老區的科教事業及經濟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