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水族節日

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里布包頭,腳裹綁腿。 水族男子服飾變化較大,清朝強制改裝前,水族男子長發綰髻,穿無領無扣長衣,系腰帶。 水族女衣較長,圍腰與衣長度相等,穿衣外面,起保護、美化服裝作用。

水族在建國前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兼事手工業,善於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這個特點,在水族的服飾上有鮮明的表現。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里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歷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布圍腰,穿繡青布鞋。

水族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他們不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相反,他們喜歡色彩淺淡素雅,認為這才是美的。這表達了水族獨特的單一的服飾審美觀,那就是樸素、大方、實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製,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繡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繡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繡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繡的背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繡華麗的“T ”形“帘子”,上端兩邊有帶,“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彩色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別刺繡好,最後將繡好的圖案拼鑲到背帶布料上做成的。背帶美觀實用,是母親對出嫁女兒最好的禮品。結了婚的婦女用背帶背著她的小寶寶。背帶繡得十分精緻,這也是她個人裝飾的一部分。

[編輯本段]水族服飾風格

黔東南水族服飾裝束各地差異不大,有便裝與盛裝之分。水族喜好白色、青色和蘭色,服裝一般以青色和蘭色為主色,以白色作為裝飾點綴。近些年來墨綠色也成了水族服飾的主色。

水族男子服飾變化較大,清朝強制改裝前,水族男子長發綰髻,穿無領無扣長衣,系腰帶。晚清時期剃髮留辮,老年人頭戴緞面紅頂瓜皮帽,穿大襟無領寬袖長衫,青壯年綰辮於頭頂,用白色或青色頭帕包頭,多穿大襟無領短衣。現代男子穿青、藍、白色對襟衣,青或藍色大褲腳褲子。水族男子以穿衣服的多少來顯示家庭的富有,常以有五、七、九、十一件等單數一起穿的,每件衣服只扣一顆紐扣,以便讓人知道所穿衣服的件數。水族老翁剃光頭包長條青布頭巾。當代的老年男子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著近代的服飾,中青年男子基本著漢裝。

水族女子盛裝保留了近現代水族女子服飾裝束的風格。盛裝女子把長發盤繞於頂,用銀簪、銀梳固定,然後插上各種銀花。盛裝製作精製,上衣為對襟無領寬袖短衣,挽袖,袖口著白色水波浪花邊裝飾,左右胸部用壓花銀片縱排裝飾,以銀扣著點綴,頸部戴多個銀項圈、項鍊,下著青色中長百褶裙,內穿齊膝統褲,裹綁腿至膝,腳穿尖勾花鞋,裙外右側腰間配長約尺許的銀球蝴蝶針筒,腰系長腰帶於後腰處打結,並留尺許飄於後。

未婚女子便裝喜用淺藍色、綠色,右衽大襟長衫,衣長及膝,收腰收袖,顯得較貼身,衣褲的邊緣不作任何裝飾,胸前佩戴繡花長圍腰。梳獨辮盤於頭上,外包白底黑槓方格巾或白色長帕或青色長帕,著青色長褲。已婚婦女的袖口、環肩、褲腳,都以一道藍桿花邊作裝飾,同時肩坎、袖口及褲腳要鑲上斜面青布大花邊,外緣又鑲上兩花條。將長發梳成一把從左至右盤旋於頂,再從左側插梳子加以固定並作裝飾,習慣罩上黑白格子或白色、黑色長條頭帕。在榕江興華、塔石、雷山達地一帶的水族女子服飾,衣褲較為緊小,上衣開衩較高,衣擺圓,坎肩花邊沿雙肩向背部呈橢圓狀。

水族的服飾富有民族特色,它以其多彩的風姿,展示水族文化的特有風貌和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

傳統服飾水族的男子服飾已基本上同化於漢族,只在民族節日或喜慶時刻,可見少數人身著對襟上衣、頭包白頭巾的傳統服裝。部分老年男子還有在莊重場合保留穿長衫、外罩馬褂、短帕包頭的習慣,這顯然有點清代遺風。

水族婦女傳統服飾種類較多,按其特色歸類,大體上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三都縣城關、水龍、周覃地區及毗鄰的獨山縣基長地區婦女著藍色大襟半長衫,靛青色長褲;繡花長圍腰,圍腰上端以銀練掛於頸上,腰間兩側有提花飄帶以繫緊圍腰,飄帶系好後拖於身後;腳穿尖鉤繡花鞋或元寶蓋繡花鞋;長發梳向右側,綰成一把橫掠向左額前,右側髮際斜插木梳一把,外包約六尺長白頭帕,木梳及額前頭髮露於頭帕外。已婚婦女在衣服坎肩、衣襟、袖口、褲腳等處均綴斜面青布大邊,外緣鑲兩根緄條,緄條外再鑲上花邊(俗稱“欄桿”)。褲腳“欄桿”鑲在膝下,袖口“欄桿”距袖口約三寸。這是水族婦女最普遍的裝束。

三都縣與黔東南榕江、雷山兩縣毗連地區水族婦女的裝束為:衣袖與褲腳狹小,頭包白頭巾扎於頸後,發髻盤於頂,外罩花格方巾。

三都縣九阡地區及荔波縣的水族婦女,喜著青紫色半衣無領右衽大襟衣,戴不繡花之素淨長圍腰,上有精緻銀鏈及繡工講究的飄帶。已婚女子不掛圍腰,而束長方形青紫色腰巾。

都勻內外套的水族婦女,衣褲均鑲花邊;衣長近膝,衣身、衣袖及褲腳均寬大,短圍腰不配銀鏈而系腰帶;長帕包頭,外用一塊白毛巾橫扎。

三都縣牛場、普安等地與苗族雜居的水族婦女,除長帕包頭尚保留著水族服飾的特點外,衣飾與當地苗族已無大的區別。

水族服飾特點

水族在服飾色彩上的特殊審美觀,一方面是與他們謙恭含蓄,感情內向的倫理道德規範有關;另一方面,他們欣賞的色調與他們生活的綠色自然環境是和諧一致的。因為藍色、青色是冷色,往往同濃蔭、清泉等的清爽柔和相一致,在他們心理上產生安定和平之感。

水族男女衣服多以青、藍兩色為主。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或青布包頭。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里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立襟寬袖短衣,下著青布長褲,衣褲四周鑲花邊,系青色綠花圍腰,穿繡青布鞋;節日穿裙子,將長發梳成一把斜綰頭上;盛大節日或宴會時,戴各式各樣的耳環、項圈、手鐲等銀飾。

水族圍腰

水族服飾。流行於貴州三都、荔波等地。黑色土布作料,在胸前飾綴繡片,在梯形外輪郭內繡五彩繽紛的花草、蝴蝶等圖案,有的釘銀泡等裝飾。穿時系銀鏈,與圍腰口銜接處的銀飾通常是以蝴蝶或花朵為內容的浮雕銀花,既是掛勾又是裝飾。水族女衣較長,圍腰與衣長度相等,穿衣外面,起保護、美化服裝作用。

水族服飾的傳說

為防毒蛇鑲花邊

大多數已婚婦女的衣服都鑲有花邊。傳說很早以前,水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雜草叢生、毒蛇為患。一個名叫秀的水族姑娘,用彩色絲線在衣領、袖口、襟邊、褲腳上繡上一條條紅紅綠綠的花邊,又在鞋上繡上一些花草。她穿上這身衣褲和鞋子,獨自去深山密林中砍柴,果然毒蛇見了她就逃走了。此後,水族婦女繡花邊的衣服逐漸傳承下來。

多種紋理的“水家布”

水族的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百餘年前就已聞名遠近的“水家布”,紗質細,織工精細均勻,染色深透,耐洗不褪色。除平紋布外,他們還能織出“人字紋”、“斜紋”、“花椒紋”和“方格紋”等多種紋樣。

豆漿印染天下無雙

水族人民獨特的“豆漿印染”技藝,相傳已有七百年的歷史。他們先將硬紙板鏤成各種花鳥及幾何圖案,然後將模板平鋪於白布之上,再刷上特製的黃豆漿,待豆漿乾透後即浸入靛液缸中浸染,最後洗淨曬乾颳去豆漿,即呈現出藍底或青底白花圖案。

獨具特色的馬尾繡

水族人民還擅長於刺繡,尤以“馬尾繡”獨具特色。先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用其勾勒出各種圖案輪廓,中間用彩色線填充繡制,使之構成一幅結構完整、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的精美圖案。用此法繡成的“馬尾繡背兒帶”、“繡花鞋”、“繡花帽”馳名中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