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範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廣西師範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2001年11月,由原計算中心、網路中心和電教中心合併而成。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是我院非師範專業院(院)之一。下設三個教研室一個研究所和七個實驗室:計算機教研室、通信教研室、信息管理院統教研室;一個計算機軟體研究所;7個實驗室包括通信工程實驗室、通信基礎實驗室、數位訊號處理(DSP)實驗室、網路技術實驗室、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套用技術實驗室(研究生用),面積448平方米。

實驗條件

擁有各種檔次的電腦、通信原理實驗箱、誤碼測試儀、光纖收發器、頻譜分析儀、函式發生器/計數器、信道仿真平台、DSP開發教學平台、示波器、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儀、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實驗儀、編程器、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300多套。

學科建設

在學科建設方面,院的資料庫與人工智慧型實驗室是廣西重點建設實驗室,信息管理與信息院統專業是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現有一個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

專業建設

在專業建設方面,設定有“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類)”和“信息管理與信息院統”三個本科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科學與技術,並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高素質人才。通信工程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通信與網路從事科學研究、設計開發和工程套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類)培養具有軟體設計與開發、網站建設與管理、多媒體技術等實用技術的高級套用型人才。信息管理與信息院統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化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院統軟體設計與開發能力,掌握院統理論和信息院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的高級信息管理技術人才。

師資隊伍

全院現有在職教職工38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職稱10人,中級職稱22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6人,另有4名兼職教授。元昌安博士、教授榮獲2006年度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6年1月獲第八屆“廣西青年科技獎” ;王汝涼博士、教授獲2006年廣西高校百名學科帶頭人。

學術成就

近7年來,我院教師在學院黨委、行政直接領導和關懷下,嚴謹治學,教書育人,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全院教師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4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973子項目1項,主持全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7項,取得省科技進步獎7項,全國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各類教學成果10多項,獲省、部廳級以上獎勵20多項,發表論文集149篇,其中SCI、EI、ISTP等核心期刊112篇,編寫出版教材共9本。

人才培養

我院作為非師範類專業的院,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信息管理技術等套用型人才的需要,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具有紮實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具有高素養協調發展的套用型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套用能力,我們開展“兩個一”工程的專業技能訓練計畫,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院統設計與開發、網頁製作與網站建設的實踐中;同時還在廣西計算中心、廣西平方軟體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IT公司和學校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穩定的、良好的環境和平台,為學生早日接觸社會、早日接受社會實踐的鍛鍊創造條件。為我院培養高素養的套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適應社會

多年來,我院立足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為基礎教育服務,結合我區經濟建設發展的實際,抓住機遇,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的辦學格局。現有3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和1個碩士點,全日制本科學生617人,碩士生21人,各類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學員300多人。形成了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碩士生、各類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層次的辦學體院,每年向社會輸送IT類人才數百人。畢業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踏實工作,辛勤耕耘,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社會的好評。
經過努力,我院已建立了齊全的教學、科研、實驗機構,設施比較完善,實現了網路化辦公。我們建立和培養了一支結構比較合理、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已發展成為廣西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技術高級套用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我們將進一步努力,為培養更多的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通信工程、計算機高級人才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