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有悠久的歷史,其前身為丁穎教授於1930年創立的原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是社會公益型科研機構,也是國家水稻改良分中心。本所現有在職員工168人,其中科技人員94人,高級職稱專家54人。所擁有固定資產4千多萬,流動資產5400多萬元。科研條件優良,建有廣東省水稻育種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同時為農業部華南農作物種質資源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依託單位之一)和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及廣東省水稻種質資源庫;擁有辦公室和實驗室5500平方米,試驗田289畝,溫室600平方米;有人工氣候箱群、氣質聯用儀、近紅外穀物品質分析儀等一批大型精密儀器設備。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主要開展以水稻育種研究為中心的稻作科技創新,為廣東乃至南方稻區的水稻生產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為維護糧食可持續安全不斷作出新貢獻。在從事水稻新品種(組合)選育研究的同時,開展水稻生物技術、稻種資源、耕作栽培、生理生態等相關研究;並組建了以研究所為投資主體的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從事水稻種子生產經營開發工作。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至今共獲得科研成果201項,其中國家級14項,省部級89項。獲得授權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獲得授權的植物新品種權18項。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品種224個,其中通過國家級審定30個。所育成在生產上累計種植1000萬畝以上的品種22個。本所育成的品種年覆蓋率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50%以上,成果轉化率達90%以上。為本省和南方稻區水稻生產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於在服務社會和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成績顯著,本所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95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廣東優秀研究開發機構”;200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在第一屆體現廣東優勢和特色公益型科研機構考核中取得第一名,被評為“優秀公益類型科研機構”;在“十五”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評估中獲全國總排名第4位、省排名第2位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