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8年12月12日,前身為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當代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進展》記載成立時間為1959年2月,但官網顯示為1958年12月12日)
1966—1976年,該所的科研生產處於停頓狀態,林業科學研究所被撤銷,併入廣東省農林水科技服務站,成立林業科技服務隊。
1973年,恢復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機構建制。
1997年,經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2012年,廣東林科院被省機構編辦確定為公益一類的正處級事業單位。
2018年7月14日,廣東林科院院領導帶領科辦、成果辦及林下經濟研究所的代表與河源市金源綠色生命有限公司簽訂“院企共建GMP車間”合作協定並揭牌。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18年7月廣東林科院官網顯示,林科院擁有職工150人,其中研究員、教授級高工33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29人,中級職稱22人;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博士30名;有16名碩士研究生導師;組建了國外松、鄉土闊葉樹、木本花卉等14個研究團隊。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陳建新、張方秋 等
科研部門
據2018年7月廣東林科院官網顯示,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內設4個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和1個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重點實驗室
院研究所:林業研究所研究所、森林生態研究所、森林保護研究所、森林工業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
設施資源
據2018年7月廣東林科院官網顯示,廣東樹木公園位於省林科院內,占 地面積20hm,是1998年廣州市“新增二百公頃綠地”的一部分,共收集、種植各類樹種達1100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樹種56種、省級保護樹種12種,是廣東林木種源資源保存基地;臘葉標本室收藏標本2362種8344號;木材標本室有國內外木材標本2156種2817號;圖書館藏有圖書資料10萬多冊。
榮譽表彰
1999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體現廣東優勢和特色的公益類型科研機構”。曾獲得 “全國林業科技先進集體”、“全國林業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全省林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農林水利產(行)業勞動獎狀、“全省林業科技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度廣東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據2018年7月廣東林科院官網顯示,廣東林科院承擔完成了大量各級政府委託的各類林業科技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基層林業生產單位和林農所需的科技任務。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1項,省、部級獎勵80多項,廳局級獎勵60多項。
截至1987年,廣東林科院共取得科技成果38項,其中得到中國或廣東省科學大會獎勵的有11項,獲廣東省林業廳科技成果獎9項;主要有木麻黃沿海防護林帶的營造技術,濕地松種子園的營造技術,竹子有性雜交育種,白僵菌生產和套用的研究,利用腫腿蜂防治杉天牛的研究,珠江三角洲農田林網營造技術的研究等。
項目名稱 | 獲獎名稱 | 獲獎時間 |
實木熱改性及其功能材料研發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17年 |
三中相思優良品系高效培養技術 | ||
南洋楹優良種質資源及栽培技術引進 | 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4年 |
資料來源: |
學術期刊
•《林業與環境科學》
《林業與環境科學》刊登範圍包括林木良種、育苗造林、森林生態、環境、森林經營、森林保護、觀賞園藝、林業機械、木材加工與利用、林產化學等方面的專題研究、調查報告、綜述和規劃設計等,設有試驗研究、綜述、規劃與設計欄目;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加入中國期刊網、重慶維普、萬方、台灣華藝、超星發現資料庫,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收錄。
人才培養
2013年,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資質證書
國家林業局林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州)和廣東省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隸屬於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是林產品第三方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通過了計量認證(CMA資質)和審查認可(CAL),並於2008年10月獲得了美國奧氏木公司關於“微化銅–木材防腐劑(MicroProTM)及其處理木材的定點檢測”的授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英文院名在外圓中呼應,外圓綠色代表生機,寓意著科研的春天已經來臨;中心圓里是一朵盛開的荷花,暗示人們學習荷花的這種清白、聖潔的精神;數字“1958”代表建院時間。
精神文化
辦院方針:求實、創新、協作、奉獻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院長、黨組書記 | 張萬秋 |
副院長 | 潘文、張友捷、李遠平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