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職能
(一)貫徹執行中央和省關於文化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二)管理文化藝術事業,協調、指導藝術創作和生產,扶持代表性、示範性、實驗性文化藝術品種,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全省性重大文化活動。
(三)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公共文化服務,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指導省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四)指導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負責對文化經營活動進行行業監管,對從事演藝活動的民辦機構進行監管。
(五)促進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協調指導動漫和網路遊戲相關產業規劃、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會展交易和市場監管,負責文藝類產品網上傳播的前置審批工作,按分工管理網咖等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監管網路遊戲服務。
(六)指導、管理社會文化事業,指導圖書館、文化館(站)事業和基層文化建設。
(七)組織協調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指導和管理文物、博物館事業,組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指導、協調全省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管理工作。
(八)指導、管理文化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九)指導文化藝術、文化科研工作和文化藝術教育工作。
(十)承辦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文化廳設8個內設機構:(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協調、督辦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和建議提案辦理等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安全保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組織開展重大調研活動;擬訂文化藝術政策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承辦行政複議、行政應訴等工作。
(二)藝術處(教育科技處)。
協調藝術事業發展的結構和布局;協調指導藝術創作、藝術生產和重大文藝活動;指導文化藝術教育和科研工作;監督藝術考級活動。
(三)文化市場與產業處。
指導文藝演出、文化娛樂、網際網路文化、動漫(不含影視動漫和網路視聽中的動漫節目)、文化藝術品等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承擔文化市場經營項目及活動(含涉外、涉港澳台商業演出)的審批審核工作;對從事演藝活動的民辦機構進行監管;扶持和促進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協調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產業集群建設;督促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推進文化產業信息化建設;參與管理文化會展活動。
(四)社會文化處。
指導民眾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人文化工作;指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事業;協調全省性重大社會文化活動,指導基層民眾文化活動;管理、協調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和古籍保護工作。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處。
管理、協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組織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保護工作;承辦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的申報與評審工作;組織實施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的檔案及資料庫;協調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承擔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六)文化交流合作處。
指導、管理文化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大型涉外文化交流活動;承辦涉外、涉港澳台文化藝術交流項目的審批審核工作;協調與外國駐粵領事館的文化聯絡工作及辦理有關文化事務。
(七)計畫財務處。
管理文化、文物事業經費;指導文化系統財務工作;負責文化審計和統計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基本建設、國有資產、政府採購等工作;負責公共文化設施拆除或改變功能、用途的審核工作;指導省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八)人事處(與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培訓、黨群、計畫生育和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推動文化系統文化體制改革;企業文化藝術系列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
人員編制
省文化廳機關行政編制70名。其中:廳長1名、副廳長4名,正處級領導職數9名(含直屬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副處級領導職數14名。其他事項
(一)廣東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廣東省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處級,為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的行政執法部門,具體委託省文化廳管理。經省人民政府依法定程式批准並公告後,集中行使省文化廳、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省新聞出版局有關文化市場管理的行政處罰及相關的監督檢查、行政強制職責;指導、監督全省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組織協調重大執法任務及跨區域執法工作;協調指導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承擔省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其編制和領導職數另行核定。(二)廣東省文物局為省文化廳直屬行政單位,正處級。負責指導、管理文物保護工作,協調解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全省文物、博物館事業;指導、管理全省考古工作;組織、協調重大文物保護和考古項目的實施;負責全省文物和博物館有關審核、審批事務及相關資質資格的認定、管理工作;指導全省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管理工作;參與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核定行政編制13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2名。
(三)動漫和網路遊戲管理的職責分工。省文化廳負責動漫和網路遊戲相關產業規劃、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會展交易和市場監管。省廣播電影電視局負責對影視動漫和網路視聽中的動漫節目進行管理。省新聞出版局負責對出版環節的動漫進行管理,對遊戲出版物的網上出版發行進行前置審批。
廣東文化
廣東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省份,由大陸和眾多島嶼構成,北依五嶺,南臨南海,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向腹部傾斜。境內山地、平原、丘陵交錯,河道縱橫。全省土地面積17.7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不計海島線)長3,368公里,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2002年末,全省戶籍總人口7649.29萬人。除漢族外,境內居住的少數民族有瑤、壯、回、滿、畲、黎、苗等42個民族,人口約占全省的1.42%。全省現轄2個副省級市、19個地級市、23個縣級市、45個縣(其中3個自治縣)、54個縣級區和1,529個鎮、26個鄉、7個民族鄉、351個街道辦事處。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文化事業日益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尤其是1995年啟動南粵錦繡工程、1998年實施省人大山區文化建設議案以來,全省共投入10.08億元,完成950個工程項目,其中新(擴)建市級群藝館6個、圖書館6個、博物館4個、劇團3個,縣級文化館43個、圖書館33個、博物館37個、劇團32個、鄉鎮文化站786個,大大改善了山區文化設施。2002年底,省委正式提出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任務。2003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廣東省文化大省建設工作會議,把全省的文化建設推向新階段。
1995-2002年,廣東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60.41億元(不含基建部分)。8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一批投資規模大、設備先進的現代化文化設施,在全國引人矚目。全省現有文化事業機構2,427個(不含電影事業,下同),文化隊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藝術創作演出、民眾文化、公共圖書館、電影發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場等骨幹網路;形成以國家辦文化為主導、社會辦文化為基礎的廣東文化新格局。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全省文化產業總產出67.4億元,占全國文化產業總剷除的13.58%,居全國首位。廣州交響樂團為全國三大樂團之一,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已建或在建的標誌性文化設施有省博物館新館、星海音樂廳、深圳音樂廳、東莞大劇院等。山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躍居全國先列。在全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中,我省連續兩年獲得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全國乃至亞洲首個水下考古基地設在我省。1997、2000、2001年均有項目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音像城2002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占全國批發量的70%。連續五年對外文化交流進出文化團體的總批次和總人數均為全國之首。
信息公開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方便公眾快速、準確地查找廣東省文化廳依法公開的政府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制定本指南。一、信息分類和編排體系
本機關在職責範圍內,負責主動或依申請公開下列各類政府信息:
(一)機構設定及職能
主要包括:本機關機構設定及主要職能情況;機構領導及分工情況;內設機構設定及職能情況。
(二)規範性檔案
主要包括:以本機關名義發布或者本機關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範性檔案等。
(三)規劃計畫
主要包括:涉及本機關的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
(四)業務工作
主要包括:本機關各項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等。
(五)其他
主要包括:本機關重要會議、活動的主要情況;人事任免事項;本機關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錄用計畫、程式、結果等,以及本機關職責範圍內依法應當公開的其他信息。
為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本機關主動和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文化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本機關在編排以上各類政府信息時,按照業務和信息類別,劃分為1-3級類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文化廳網站()上查閱該《目錄》,也可以到廣東省文化廳一樓(地址:廣州市水蔭四橫路32號)查閱。
二、獲取形式
(一)主動公開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範圍,詳見《目錄》。
●公開形式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採取政府網站網上公開形式。本機關網上信息公開網址為:
本機關還將採用以下輔助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1.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2.本機關在廣東省文化廳一樓設有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和電子螢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到該查閱點查閱本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公開時限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1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除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見本《指南》第三條),負責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本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提出申請
向本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應當填寫《廣東省文化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屬檔案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以在本機關網站上下載,複製有效。
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儘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
本機關暫不受理通過信函、電報、電話、傳真、短訊息等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諮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申請處理
本機關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後,根據需要,通過相應方式對申請人身份進行核對。
本機關收到申請後,將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信息。
對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本機關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覆,詳見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見附屬檔案2)。
本機關辦理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能夠當場答覆的,將當場答覆;不能當場答覆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覆;確需延長答覆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覆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
●收費標準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費標準依照國家物價與財政部門制定的標準執行,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象、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以及領取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有效證明,經本人申請、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務公開處審核,可以免收相關費用。
三、受理機構
本機關依申請公開受理機構為廣東省文化廳視窗辦文室。
地址:廣州市水蔭四橫路32號,郵編:510075
辦公時間:8:30-12:00,14:00-17:30(節假日、公休日除外)。
直屬機構
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館於1997年11月28日落成開館,位於風景優美的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館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館內展區8000平方米共有12個展廳以及戶外雕塑展示區,可同時或分別舉辦大型展覽和不同題材的展覽;擁有恆溫恆濕設施、永久性保存藝術作品和珍貴文獻的500平方米畫庫;設有對社會公眾開放的1300平方米的美術人文圖書館,主要收藏與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相關的專業圖書及文獻資料近4萬冊,常年對國內外學者和藝術愛好者提供閱覽服務;擁有三百座席、可同步傳譯的現代化多功能學術廳,用於學術交流和影視播放;設有400平方米的藝術培訓中心以及配套的畫廊、西餐廳、茶館、美術圖書店、工藝品店等對外綜合服務設施。 廣東美術館是按現代多功能目標規劃建設的造型藝術博物館,是為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具有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堅持以“近現代沿海美術,海外華人美術,中國當代藝術”作為學術研究和收藏的方向,在展覽策劃、研究、收藏,以及編輯出版等方面,堅持以自覺自主的學術意識和獨立的策展風格,以開放、多元的學術態度,既注重現代美術的歷史性研究和梳理,也重視當代藝術的當下性參與和構建,把歷史與當下、本土與國際的多元、多彩的文化現象和藝術走向一一呈現給廣大觀眾。在關注廣東本土藝術家,為廣東美術做好歷史積澱的同時,以強烈的史學意識和歷史責任感,曾先後策劃、研究、挖掘、整理了黃少強、譚華牧、梁錫鴻、 趙獸、石魯等個案專題展覽和課題,也組織策劃了“毛澤東時代的美術(1942-1976)”、“抗戰中的文化責任——西北文物考察團六十周年(1940-1945)紀念展”、“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等大型歷史性研究專題展覽活動。對國內外攝影藝術作品給予了前瞻性的關注,率先進行了攝影作品收藏,設立了“沙飛攝影獎”,梳理了中國現當代攝影的發展走向。在國際國內構建起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呈現和交流的平台,積極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建設和發展,策劃了“廣州三年展”、“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等自主學術品牌,並漸漸樹立起廣東美術館的國際品牌形象。致力於國際文化交流,努力實現與國際同行在學術理念等軟實力的對接、對話。通過“請進來”,引進了如“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等國外藝術精品,為國內觀眾打開國際文化視野;同時也“走出去”,自2007年至2009年,自主策劃的品牌項目“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先後在德國法蘭克福、斯圖加特、柏林、慕尼黑、德勒斯登,英國愛丁堡,美國紐約等地巡展,深受好評。在收藏方面,12年來共收藏藝術作品(含攝影作品)3.6萬件(套),逐漸形成了系列化的20世紀以來廣東美術收藏、序列性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專業性等中國攝影及影像收藏、專題性等中國現代版畫收藏、特色性的中國現代陶藝收藏、學術性的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資料收藏等藏品特色。在“服務社會、普及教育、提高素質、共享共贏”的理念下,著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政策優惠、導覽服務、教育培訓、藝術下鄉、走進校園、公共教育、開設分館、業務拓展、媒體傳播等途徑全方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東美術館是公益性事業單位,財政全額撥款。內設機構13個,在職員工120人(其中聘用人員61人)。
開館時間:AM9:00——PM5:00
逢星期一閉館,節日期間照常開放。
館址:廣州市二沙島煙雨路38號
機關服務中心
廣東省文化廳機關服務中心擔廳機關的後勤服務工作。受廳委託,管理廳機關的國有資產和山區文化人才培訓基地文興樓。
文興樓有學員宿舍40間,有配備25台電腦和網路專線以及課件伺服器的多功能電腦課室和多媒體教室各1間。以及琴房、排練廳、會議室等。文興餐廳可同時供120人進餐。除培訓外,文興樓還負責為山區市、縣文化局來省廳辦事、演出以及省直文化單位的專家、學者、藝術家聚會,就近提供經濟實惠的食宿與場所。
郵編:510080 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01號
領導班子
方健宏,1957年出生,廣東惠來人。197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1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第十屆中共廣東省委委員。1973年參加工作後歷任惠來縣前詹公社團委副書記;惠來縣前征農場場長兼黨支部書記;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副科長、科長;省委領導秘書;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副處長;花都縣縣委副書記兼縣政府黨組副書記;省委辦公廳綜合處處長;省委辦公廳副主任;文化大省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汕頭市委副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社科聯黨組書記等職。2007年4月任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書記。2008年3月任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杜佐祥 ,1953年出生,湖南華容縣人。197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
1972年入伍後歷任廣州軍區守備七團戰士、班長、幹事;廣東省軍區政治部幹事;廣州軍區政治部幹事;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副團長;廣州軍區政治部體育工作隊政委、黨委書記;廣東省文化廳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藝術處處長。2000年9月任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程揚,1962年出生,海南瓊海人。198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11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1979年11月入伍,歷任汽車第47團文書、助教、班長、排長、軍務股保密員、參謀,廣州軍需倉庫政治處幹事,廣州軍區政治部合群大廈公關部經理、政工科長,廣州軍區政治部企業管理局秘書,廣州軍區幹部部預備役幹部處幹事;1992年轉業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幹部調配任免(青乾)處科員、副科級幹部、正科級幹部,省委組織部幹部培訓處副處長、幹部二處副處長、調研員、組織部幹部培訓處處長;2005年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校(院)委委員;2011年4月任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馬新民,1953年11月生,陝西綏德人,本科學歷,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5年參加工作後歷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部作戰部一處副處長;新疆軍區司令部作戰處作戰科科長;蘭州軍區司令部辦公室第二秘書處處長;蘭州軍區司令部辦公室第一秘書處正團職秘書;蘭州軍區司令部直屬工作部副部長;廣州軍區司令部編研室副師職參謀;廣州軍區司令部動員部副部長;廣東省惠州市委常委、軍分區司令員等。
楊樹,1964年出生,福建仙遊人。199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
1986年參加工作後歷任湖南日報社記者、編輯,廣東省文化廳藝術處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廣東省文化廳辦公室(加掛文化產業與法規處牌子)副主任、主任。2009年9月任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楊偉時,1955年出生,廣東普寧人。 1985年¨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11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
1975年參加工作後歷任廣東省中山圖書館采編部副主任;廣東省文化廳人事處副科級幹部、正科級幹部;廣東省文化廳辦公室副主任,期間參加省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工作,任省駐仁化縣社教工作隊隊長;掛職任廣東省台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廣東省文化廳監察室主任,兼任省文化廳紀檢組副組長;中共汕頭市達濠區委副書記(正處級);廣東省文化廳人事處(掛教育科技處牌子)處長等職。2010年11月開始任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凌曲剛,1956年出生,廣東吳川人。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文學學士。
1974年參加工作後歷任廣東吳川縣委宣傳部幹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主任記者、廣東記者站副站長,廣東省紀委副處級紀檢監察員,省紀委宣教室正處級副主任,省紀委副廳級紀檢員、監察專員,省紀委宣傳教育室副廳級主任等職。2011年1月任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省紀委、省監察廳派駐省文化廳紀檢組長、監察專員。
王業群,1951年出生,湖北黃陂人。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參加工作。大學專科學歷。
1968年入伍後,歷任副班長、班長、排長、司令部參謀、副連長。1975年退伍,先後任廣東省電影公司行政科總務、人事科副科長 、宣傳科科長、公司副經理、培蘭廣告創作所主任、廣東省文化廳電影處副處長、辦公室主任、文化市場處處長、助理巡視員。
蘇桂芬,1953年出生,廣東廣州人。 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5月參加工作。大學普通班學歷。
1972年參加工作後歷任中學教師;廣州市文化局宣傳科、落實政策辦公室、社會文化科、文物處幹部;廣州市文化局文物處副縣級幹部;廣州市文化局文物處副處長(正縣級);廣州市文化局文物處處長:廣東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兼任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廣東省文物局(掛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局長等職。2007年9月任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巡視員。
胡振國,湖北潛江人,1960年6月出生,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曾任深圳市委辦公廳綜合處副處長,市政府外事辦國際交流處副處長,1999年9月任深圳市外事辦秘書處調研員、出境管理處處長,市外事(僑務)辦出境管理處處長、新聞文化處處長,2008年10月任省委外宣辦(省府新聞辦)副主任。2010年3月任副廳級幹部、省文化廳黨組成員,4月任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