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白蓮生產技藝與習俗

廣昌白蓮生產技藝與習俗

廣昌白蓮以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而馳名中外。廣昌白蓮種植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貢蓮”。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廣昌白蓮生產技藝與習俗

廣昌白蓮廣昌白蓮
所屬地區: 江西 ・ 撫州 ・廣昌縣
遺產編號:Ⅷ-20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8
申報人/申報單位:撫州市廣昌縣
遺產級別: 省

地理位置

廣昌縣位於贛東中部邊陲、撫州市南端,屬撫河(�江)源頭髮源地,平原與丘陵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非常適宜白蓮生長。廣昌白蓮種植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貢蓮”。有文字記載始於唐代儀鳳年間(676―679),據明正德《建昌府志》:“白蓮池在縣惠安寺禪院之東,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花瓣中得金範觀音像,延乃舍宅為寺,後數年又變為碧。宋熙寧間,長老智儂重修院寺,池中後產瑞蓮花,因建堂於池上,以表其瑞。至今已有1300多年。

歷史和傳說

關於廣昌種蓮歷史,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遠古時瘟疫流行,一位心地善良、法力無邊的越族蓮女,手持蓮花驅散了病魔,救了全村人性命,並教會人們種蓮。從此,白蓮生長茂盛,瘟疫滅絕,人丁興旺。另外,越族人有斷髮紋身的習俗,人人身上都畫有蓮瓣紋飾。廣昌從地理範圍來看屬於古越族人居住和活動之地,因此,廣昌在唐“儀鳳”年前,自古就有種蓮的習俗當屬情理之中。在一千多年白蓮生產歷史中,廣昌民間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與蓮相關的民俗。廣昌民間蓮花燈彩,如手提蓮花燈、肩挑蓮花籃、蓮蓬燈、蓮碗燈、蓮藕燈等,頗具地方特色。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蓮農們稱是“蓮花生日”(習慣簡稱為“蓮花節”),在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三天裡要舉行蓮神太子廟會,酬蓮神,祈福祉,慶豐收,贛、閩等數省邊界民眾都趕來參與,熱鬧非凡。
廣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蓮鄉”。相傳,每逢農曆六月二十六日蓮花生日,縣太爺便邀請鄉賢墨客,坐在依山傍水、造型別致的亭台水閣里,透過漏窗,居高臨下,觀賞蓮田景色,作詩抒懷。有詩為證“千朵蓮花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鳳”。後“蓮香堂”在民間廣為流傳,歷代相沿。在民間口語中“香”與“鄉”諧音,以後民間就稱廣昌為“蓮鄉”。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不斷有報刊、雜誌將廣昌稱為“蓮鄉”,其中最權威的要數《中國經濟名都、名鄉、名號》一書(中國發展出版社馬洪主編)。1995年,廣昌縣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榮摘“中國通芯白蓮之鄉”桂冠。1999年4月,在《人民日報》推出的“中國特色之鄉”大型宣傳活動中,廣昌縣又被授予“中國優質白蓮之鄉”稱號。”蓮花古鎮“驛前因千百年來盛產白蓮和形成白蓮集散銷售圩市而聞名於世,至今保存的五十餘棟明清古建築群中,隨處可見的雕刻精美的蓮花裝飾圖案,因而名聲在外。近幾年來,省、市相關部門已把驛前作為“中國蓮文化的發源地”,向社會推介特色旅遊,省政府於2003年公布驛前為全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發展

廣昌白蓮以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而馳名中外,有獨特的藥用和保健價值,是傳統的滋補保健食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蓮子以豫章汝南者良。”相傳廣昌白蓮是由有皮、有心的紅蓮發展而來的。蓮子有種皮就會有澀味,內隱有碧綠的蓮芯就會有苦味。一位賢慧的巧媳婦叫巧蓮,為治好患病的婆婆,發明了加工通芯白蓮的技術,因而受到當世人們的讚揚。據了解,廣昌白蓮傳統加工技藝自隋唐起源,經後人的傳承與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技藝。廣昌白蓮的傳統加工技術主要包括採摘、脫粒、去殼、漂洗、通芯、烘烤等十幾道手工工序,每個過程都有嚴格的講究和要求,如果掌握得不好,加工的通芯白蓮色澤難看、風味不佳、品質變劣。特別是烘烤這道工序,火候控制非常關鍵,需要有經驗的蓮農言傳身教,師脈相承。要掌握好這一整套傳統的加工技術,必須要有長期的生產實踐經驗。在廣昌,由於白蓮種植歷史悠久,農民從小就受到這種傳統加工技術的薰陶,因此大都能熟練掌握一整套傳統的種植和加工技術,故生產加工的通芯白蓮皆具備原產地廣昌白蓮的獨特風味。而其他地區種植的廣昌白蓮,在生育期、開花數量、產量、蛋白質含量、“蓮眯”和“氧化黃心樹寧鹼”含量等方面均明顯不如原產地廣昌,風味更不如原產地。因此,廣昌白蓮與其他子蓮品種相比,的確有其獨特之處,是一個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品種。
建國初期,廣昌縣白蓮生產面積僅為3627畝,主要分布在驛前、赤水、頭陂、水南等鄉鎮。二十世紀70年代,該縣開展白蓮新品種選育和白蓮種子秋播繁育試驗,選育並推廣了“廣蓮1號”白蓮新品種,促進了廣昌白蓮的發展。1984年,廣昌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白蓮科學研究所,對白蓮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以及綜合利用進行全面系統研究,並成功培育了“贛蓮85-4”、“贛蓮85-5”、“贛蓮62”等新品種,在全縣16個鄉鎮大面積推廣。80年代廣昌白蓮得到大發展,種植面積由初期的1萬畝左右發展到8萬畝左右,產值達1.2億元以上,成為廣昌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進入90年代,廣昌白蓮科學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遺傳所合作,開展白蓮航天誘變育種研究,並成功培育了“太空蓮”系列品種。“太空蓮”系列品種具有生育期長、花多、蓬大、粒大、結實率高、產量高、品質好等特點,是目前最優秀的子蓮新品種。同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胺基酸含量豐富的品質特徵,其粗蛋白比常規品種高2-3個百分點。廣昌大力推廣這一新品種,建立起萬畝白蓮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200多個白蓮生產專業村、11個白蓮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形成百裏白蓮帶,目前白蓮種植面積達13萬畝,其中太空蓮種植率達98%以上,年總產1000萬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白蓮產區。在全國白蓮產區,100多萬畝白蓮已有80%引種廣昌太空蓮。
為提升白蓮品牌競爭力,2001年該縣註冊了“廣昌白蓮”通用商標,2004年申報了“廣昌白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8年5月,廣昌白蓮獲得A級綠色食品和“中國名牌農產品”榮譽稱號。2006年,廣昌創建的綠色食品白蓮標準化生產基地,年底經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驗收組評定,以97分高分通過驗收,廣昌白蓮質量標準成為國家白蓮產品標準,並正式頒布在全國實行。一系列品牌建設為廣昌白蓮提供了強勁的競爭力。 2008年6月,廣昌白蓮生產技藝與習俗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