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竹鄉

廣德竹鄉,已有1800年的歷史。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全縣有27個鄉鎮,273個行政村,工業總產值59.7億元,產銷率達到98.4%。

歷史沿革

廣德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稱桐*,先後屬吳、越、楚國。秦屬鄣郡。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屬鄣縣,隸丹陽郡。東漢建安初,孫吳析故鄣,置廣德縣,取名意在“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之後,從南朝宋永初三年(442)起直至清朝同治三年前的這段漫長時間,由於廣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當時軍事、政治等原因,行政隸屬關係經多次、反覆變更,方穩定屬安徽省。1949年4月26日廣德解放,初屬皖南區行政公署宣城專署。1952年8月起,先後屬安徽省蕪湖專署、蕪湖地區、宣城地區。

氣候特徵

廣德縣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

地理位置

廣德縣地處皖東南邊陲,交通便捷。國道318線貫穿東西,省道215線和230線溝通南北,縣內鄉鄉鎮鎮、村村通公路。

山林資源

廣德土地肥沃,資源富饒,物產眾多。1998年末,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83.7萬畝,其中有山地面積171萬畝,林木蓄積量157.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1%。廣德盛產“毛竹、板栗”被譽為“竹海栗鄉”。境內野生動物達20餘種,珍惜野生植物有254科,1043種,較為珍貴的有茯苓、七葉一枝花、吳芋、西洋參、辛夷花、甲片、豹骨等。

旅遊資源

廣德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風景名勝有--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張渤紀念館、桃姑迷宮、盧湖竹海、天壽寺塔、鼓角樓,各以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

農村經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廣德人民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把改革開放步步引向深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果。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322198萬元,比上年增長9.8%。工農業總產值646795萬元,比上年增長5%。財政收入14408萬元,比上年增長14.6%,縣財政連續14年無赤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97萬元,比上年增長8.1%。市場經濟逐步完善,農業穩中有增,工商企業在改制中尋找到新的出路,一、二、三產業日趨合理,協調發展。
廣德縣農業,較早實行了家庭聯產成包責任制,農村生產力獲得空前解放和發展。至1998年末,全縣已有27個鄉鎮,273個行政村,達到了小康指標,占全縣鄉鎮總數的93.1%,行政村總數的97.5%,被省、地評為綜合分99.54分。廣德縣工業,發端於煤炭開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大力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企業改制工作,使企業從獲生機和活力,有了新的發展。全縣鄉鎮以上工業企業258戶,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36戶。199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59.7億元,產銷率達到98.4%.全縣工業企業,經過推行"扶小做大"戰略,全力培植工業骨幹企業。
廣德縣個體私營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到1998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戶達20839戶,私營企業526戶,個體私營企業註冊資金5.5億元。從業人數占全縣總人口的18%,實現稅收占全縣工商稅收的51%。到1998年底,全縣擁有10個專業鄉鎮,32個專業村。

竹產業發展

廣德縣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70多萬畝綠意醉人的竹海,這幾年,廣德縣領著全縣民眾“山上種竹子,山下辦廠子,山外賺票子”,走出了一條竹業發展的康莊大道。如今,這個縣立竹蓄積量1.5億株,年產各類竹材3000萬根、鮮筍2萬噸,竹加工業年產值超過5億元,竹產品年出口創匯近500萬美元,成為全省最大的竹產品生產、出口基地。
廣德縣竹子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各類竹子70多種,其中毛竹、紅亮竹、紫竹、桂竹等10多個品種的竹子品質優異,可開發利用價值大。如何讓滿目蒼翠的竹子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經過縝密地市場調研,該縣將“竹業富民”戰略與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結合起來,按照“應退盡退,宜竹則竹”的原則,推進林業結構調整。林業部門因地制宜,帶領民眾擴大種植面積,最佳化竹種結構,將紅殼竹、紫竹等特色優勢小口徑竹種的面積迅速擴大到20多萬畝。與此同時,通過大規模的削山復墾,該縣40多萬畝毛竹胸徑平均增長8%,毛竹資源質量明顯提高。該縣還以市場化的辦法,採用股份合作、承包聯營、租賃等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擴大造林規模,先後投入資金500多萬元,新植竹林16萬畝。目前,該縣竹林面積正以每年2—5萬畝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在最佳化竹種資源、增加竹資源總量的基礎下,該縣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竹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重點扶持附加值比較高的竹地板、竹家具、竹筍罐頭加工企業。直屬國家林業科學院的國林竹藤公司相中了廣德縣豐富的竹資源和過硬的投資環境,首期工程就投入1500多萬元,建成年產2萬平方米竹膠板的工廠,年產值達3000萬元。宏宇、永國等5家土生土長的竹加工企業也迅速做大做強,年產值均超過2000萬元。僅僅兩三年時間,該縣就先後湧現出13家竹業“龍頭”企業在200多家竹加工企業和1260多戶竹加工戶。l萬多農民當上了工人,上起了班。如今,該縣年產竹膠板3萬平方米、竹地板50萬平方米。全縣竹加工企業年產值過5億元,出口創匯近500萬美元,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
作為增加竹資源附加值的重要手段,該縣積極鼓勵企業創立品牌、擴大出口。宏宇、永國公司的竹地板、竹“逍遙椅”獲得了省名優產品稱號,飄洋過海出口到歐、美、日。韓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創匯300多萬美元。高峰、明德兩家竹器廠憑著不起眼的小竹扇占據了日、韓60%以上工藝竹扇的市場,年出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上。三元竹雕公司把過去林農們拿來當柴燒的竹根。竹枝變成精美的工藝品,擺到了上海徐家匯的“精品屋”里。如今,廣德的毛竹可謂渾身是寶,竹乾做地板,竹枝做掃帚,竹根、竹鞭做工藝品,就連剩下的竹葉、竹屑也都燒成竹炭出口到日本、韓國。
竹業加工企業快速發展,如今該縣每年竹子加工能力可達1400萬根,本地每年出產的1000萬根毛竹已經不能滿足加工需要,每年要從江西和本省郎溪等地調運大量竹材。
在竹加工業加快發展的同時,該縣還把大力弘揚竹文化作為竹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縣內的萬頃“盧湖竹海”、國家橫山森林公園的竹種國、竹瑰園每年接待10多萬遊客,旅遊綜合收入達2000多萬元。”綠意醉人的廣德萬頃竹海正逐漸成長為周邊蘇、浙、滬發達地區旅遊市場的新寵。

交通運輸

廣德縣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事業面貌日新。到1998年底,實現境內國道、省道全面提高路面等級,縣鄉公路、鄉村公路全面開通,並得到良好養護。

基礎設施

廣德電信,1993年實現市內交換程控化,長途傳輸數位化,900兆移動通信系統覆蓋縣內大部分地區。1995年5月,實現全縣所有鄉鎮通程控電話。1996年所有鄉鎮開通129無線尋呼系統。1998年5月實現行政村村村通電話。

文化教育

廣德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社會事業,隨著物資文明建設的發展而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到1998年,廣德縣教育工作戰線有教職員工482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34%。脫盲人員鞏固率98%,農村成人技校開辦面達100%。建國以來,廣德縣文化工作繁榮活躍,文藝創作成果顯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