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公布
為落實廣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戰略,《規劃》提出廣州規劃形成“雙芯兩極”客運樞紐布局和“雙核一帶”貨運樞紐布局,建成以主城區為核心的“十字+四環”客運主骨架及“三環+九射”的貨運主骨架。
《規劃》同時強調了樞紐綜合體建設與土地綜合開發的重要性,提出廣州將落實“樞紐+社區+產業”的開發模式,建設一批示範性、現代化、立體式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內容
建成12小時全球航空交通圈
《規劃》提到,廣州是國內涵蓋海、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的典型樞紐代表,是全國三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主要基礎設施包括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港、鐵路樞紐、公路站場及集疏運網路等,樞紐格局基本形成。
根據《規劃》,廣州將加快引領型全球城市建設,以拓展國際交通功能為核心,提升運輸服務品質為準則,推動空港、海港、陸港三港融合,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打造開放式、立體化、智慧型綜合客運樞紐和多式聯運綜合貨運樞紐,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將廣州建設成為引領現代交通發展的全球交通樞紐。
到2020年,廣州將基本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其中,基本建成以廣州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網和城際鐵路樞紐體系,實現1小時交通圈,並建成國家面向亞太地區的航空門戶樞紐、廣州國際航運中心。通過完善珠江口高速公路網,強化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輻射力。
而到了2035年,廣州將建成全球交通樞紐,實現12小時全球航空交通圈,構建支撐人和商品國際交流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樞紐城市。同時,通過完善面向全球的航空航運網路、面向亞歐大陸的鐵路班列,建成自由貿易港,持續提升服務全球的國際運輸能力和影響世界的國際交通網路。
以此為目標,廣州將統籌謀劃空港、海港“兩港”資源,構建樞紐核心支點。
空港方面,統籌構建機場體系,支撐外圍新城發展。依託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港,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空港經濟示範區。同時,結合珠三角軍民航機場布局調整規劃研究廣州第二機場,結合周邊空域研究規劃廣州通用機場。
海港方面,最佳化廣州四大港區功能布局,重點發展南沙港區,實施廣州港出海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工程等一批重大港航設施,實現港口貨運功能向南沙港區集聚。
客運樞紐空間布局中,廣州將規劃形成“雙芯兩極”。“雙芯”即航空芯——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核心,構建航空樞紐網路;主城芯——依託廣州中心火車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雲站等,建設廣州樞紐中心。“兩極”即南沙極——以南沙郵輪母港、南沙站為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高品質服務樞紐;東部極——以新塘站、增城站為主,打造東部門戶樞紐。
廣州城內打造“30分鐘通勤圈”
《規劃》就廣州市對外通道及城市交通網路進行了明確規劃。廣州將以主城區為核心,構建“十字+四環”客運主骨架。同時,圍繞海港、空港樞紐和產業園區,構建“三環+九射”的貨運主骨架。
在對外交通方面,規劃形成銜接長沙、南昌、汕尾、深圳、珠海、茂名、南寧、貴陽、梅州、永州等輻射全國10個方向“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的對外戰略通道格局。城際鐵路則將以廣州為中心,規劃建成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互通的城際鐵路交通圈。
針對廣州城市交通,《規劃》提到將打造以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為主體,與城市主幹道路、水上巴士共同構建樞紐銜接交通網路。
市域(郊)鐵路將成為聯接廣州主城區與外圍城區、周邊城鎮組團及其之間的通勤化、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系統。這是廣州城市交通網路的主骨架,將為市民打造30分鐘通勤圈,提高城市公共運輸服務品質。
城市軌道交通中,廣州將規劃建設三個層級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市域高速軌道主要承擔主城區與南沙副中心、外圍城區及鄰穗城市中心間的高速聯繫,設計速度在160-250公里/小時;城市軌道快線主要承擔主城區、南沙副中心及外圍城區間的快速聯繫,以通勤功能為主,兼顧連通功能,設計速度在100-140公里/小時;城市軌道普線主要承擔主城區內部及其連綿發展地區走廊加密、南沙副中心及外圍城區獨立成網,以通勤功能為主,兼顧連通及線網銜接功能,設計速度在80-100公里/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有軌電車也是《規劃》提到的重點交通方式。廣州將規劃形成“安全、便捷、舒適、低碳、經濟”的現代新型有軌電車系統,充分發揮其對城市軌道線網的銜接加密作用。
具體而言,將規劃建設荔灣線、增城線、黃埔線等線路,促進城市重點發展區地面公交轉型發展;規劃研究南沙、從化、番禺、白雲、花都等行政區的新型有軌電車線網,構建城市各區內部公共運輸骨幹捷運系統,提升軌道交通運能和覆蓋率。
交通樞紐實現“零距離”換乘
綜合交通樞紐運營管理是體現交通運輸行業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規劃》提出,樞紐間的合理分工、單體樞紐內的分工協調和一體化管理,以及與城市交通的配套銜接,是推進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發展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此,廣州將按照“零距離”換乘、一體化建設運營要求,以旅客便利出行、便捷換乘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強化樞紐與配套設施布局協調、運輸功能與城市服務功能有機銜接,推動統一規劃、同步建設、一體運營。
為實現樞紐集群的最大效用,《規劃》提出,在廣州主城區既有車站進行改造後,結合車站和線路能力,將中短途高速動車的到發車站設在廣州站、廣州東站,平衡好中短途客流、中長途客流直接進入廣州主城區的需求。
在管理方面,制定法規規章、相關政策及技術規範,合理界定、清晰劃分交通樞紐內各運營管理主體的界面;對新建、改擴建的綜合交通樞紐應統籌考慮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
《規劃》為廣州交通樞紐綜合體實現“零距離”換乘提出了具體做法。通過樞紐綜合體整體規劃和一體化設計,構築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等垂直布置和平面集聚,最佳化人車動線,實現立體換乘和同台換乘。重點推進廣州站、廣州東站、白雲站、新塘站、增城站、南沙站等大型鐵路樞紐,以及鎮龍站、琶洲站等城際鐵路樞紐綜合體一體化規劃設計。
交通樞紐綜合體的建設將圍繞“樞紐+社區+產業”的開發模式進行。廣州將建立集交通、商務、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為一體的城市功能區,引領城市發展,最佳化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