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672年(唐鹹亨二年),廖前承父蔭(其父為隆平侯)被授予真州(江蘇儀征)判官,後調到建州任職。
當時,將樂併入邵武縣(據新編《將樂縣誌》載:將樂於貞觀三年分並於邵武、建安兩縣,屬建州),地處偏僻荒涼,交通不便,有待開發。據舊版《將樂縣誌》載:將樂古鏞一帶雖然地勢平垣開闊,但草蕪林茂,常有虎狼,毒蛇等野獸出沒。廖前“親臨下治”。他來到將樂,召集百姓墾荒屯田,發展生產。古鏞的龍池原是個荒垠的地方,據弘治版《將樂縣誌·地理》載:“池在縣東龍池都,唐大曆中真人廖藏祖唐太歲嘗二水交流淵深莫測,指為龍居其中,名之曰‘龍’”。廖前組織民眾把它開發成良田,便在此修建三座大糧倉囤儲糧食。
678年(唐儀鳳三年)將樂大旱,糧食歉收,廖前用儲備的糧食救濟災民。將樂百姓十分感激廖前的救命之恩在龍池糧倉的基地上,蓋了一座“大施禪寺” 奉祀他。朝廷為了獎勵廖前治理將樂之功,特敕以“總督平章加封二千石,永牧茲士”。
688年(唐垂拱四年),廖前向朝廷奏報,要求恢復將樂縣。朝廷準其奏,從邵武、建安兩縣析出原將樂與綏城屬地復置將樂縣,隸屬建州。
評價
廖前為將樂開發建設作了許多有益的事,深得將樂百姓崇敬。南劍州刺史王審琴也寫詩稱讚他是“天生奇才”、“功業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