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前身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44年倡辦的第一僑民師範附屬國小,1949年11月改為現名。 學校占地面積16165平方米,建築面積12064平方米,現有32個教學班,學生1565人。教學設施齊全,校園注重文化建設,綠意蔥蘢,育人環境高雅。
師資力
學校目前在編教師90人,平均年齡38歲,特級教師3人,省學科帶頭人2人,市學科帶頭人6人,具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9人,具有國小高級教師職稱的52人。大學本科學歷教師45人。現在,學校校長為何寶群。
辦學理念
學校把素質教育作為辦學第一要義,勇立課程改革潮頭,在漸行漸思中,學校對自身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管理方式、隊伍建設等均有了明晰的認識,確立了“創造一切條件,為了教師的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校的發展”的辦學理念,努力錘鍊一支“特別愛學生、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奉獻、特別會教書育人”的教師隊伍,謹遵“誠、勤、毅、創”的校訓,繼承和弘揚“嚴、實、精、活”的教風,以人為本,立人立德,堅持“小、近、實”的德育工作原則,著力培養“文明、勤奮、自主、活潑”的優良學風,傾心培育廈門實驗國小學生的“遵守紀律、文明有禮、勤於學習、活潑勇敢、富於創新、品學兼優”的特質。
學校堅持“師生和諧發展,素質全面提高”的辦學目標,以師生的和諧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以教育教學科研盤活教育質量,在學習策略、創造性思維訓練、英語口語實驗、任務型教學、多媒體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教學管理改革等方面創造了許多新鮮的經驗,教師們在工作狀態下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教育實踐不斷取得新的收穫。
辦學65年來,學校秉承改革、實驗、示範、輻射的辦學宗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2003年起,廈門實小與新疆阜康市第二國小建立“手拉手”關係,因成效顯著,阜康市政府於2004年將該校更名為“阜康市廈門實驗國小”。2006年8月起,原集美區灌口中心國小成為實小分校,在學校的帶動下逐漸成為集美區一所頗有影響力的學校。2006年7月,廈門實小首開與台灣國小名校建立校際合作交流關係的先河,兩地互派教師、學生、家長參觀、考察,同時還與新加坡友諾國小、香港協和國小等校結成姐妹學校,探討教育融合共進的新路子。
榮譽
七十年的風雨跋涉路,學校揮灑著耕耘的汗水,也品嘗到了“在汗水中抽穗”的快樂。2001年以來,學校先後榮獲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親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等國家級榮譽表彰及省級榮譽表彰30多項。
成績,是上級領導、社會各界對學校工作的肯定。“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是廈門實驗國小全體教師的共同心聲,學校有決心、有信心,將廈門實小耕犁成一代代師生成長的沃土,編織成一批批師生放飛希望、成就綠色夢想的搖籃。
發展歷史
廈門實驗國小前身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國立僑民第一師範附屬國小,1944年誕生於福建長汀,抗戰勝利後1946年遷回廈門, 1949年11月12日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接管, 命名為廈門實驗國小,1952年,市人民政府梁靈光市長親自選址於廈門市同安里建新校舍。“文革”前17年, 廈門實驗國小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進行各項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了一支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尊師學好,愛生教好”的優良校風,成為福建省著名的重點國小。1960年被評為福建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紅旗單位。1967年,該校更名為衛東國小,1973年育紅國小併入, 1978年恢復實驗國小校名.
1979年,廈門實小被福建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之一。從此,該校走上了振興發展的道路。特別是1981年廈門建立經濟特區以來,該校努力探索科學育人新路,著力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五愛”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並以“策略教育”科研實驗,指導和推動各科教學改革,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精神,發揮了學生的學習潛能,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支教風嚴謹,銳意創新的教師隊伍也在教改實踐中成長起來。1997年,該校完成了校舍改建擴建工程,使校園達到綠化、美化、場室標準化、設備現代化的要求。今日實小,有27個教學班,學生1359名,教職工83名。教師中,有特級教師2名,中學高級教師3名,國小高級教師35名。五十多年來,該校已為國家培養出一萬多名素質較高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