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中華古國名。古庸國所處的長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發祥地,與黃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樣,同是中華文化之搖籃。古庸國曾經盛極一時,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一帶),《括地誌》載:“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餘里,名曰方城。”
庸作為國名首見於《尚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予其誓。”由此可見,庸國是當時武王討伐商紂聯軍的主要部分,排在蜀,羌等國家的前面。
當時庸國的疆土比早期的周宗姬封侯國還大。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時,最大的宗姬國不過百里,小者僅五十里,而古庸國,則是一個橫跨長江至漢水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
庸國包括麇(jūn)、儵(shū)、魚、夔等附屬小國,其東部含古麇屬地,東南部含鄂西及湖南張家界市及慈利、桑植等縣,今巴東、興山、秭歸、建始等縣,是古代夔國的領地,當然也是庸國所屬。歷史上著名的屈原就是秭歸人,其先祖就是庸國的一位國君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