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盛世[康乾盛世前期]

康熙盛世[康乾盛世前期]
康熙盛世[康乾盛世前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康熙盛世又稱康熙之治,是康雍乾盛世的開始時期,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於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1722年),持續時間長達40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疆域遼闊,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發展階段。

簡述

大清帝國版圖 大清帝國版圖

清朝平定三藩後進入康熙盛世時期,統一台灣後開放“粵”(廣州),“閩”(廈門),“浙”(寧波),“江”(上海)四個海關,這一時期清朝軍力強盛,平定三藩,統一台灣,抗擊沙俄,掃平準噶爾汗國。建立了東方疆域最遼闊的國家大清帝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二十九日,國力很寬裕,國富民強,更有條件減輕百姓的負擔了。於是,康熙皇帝下了一道“永不加賦”的聖旨。在歷史上,從沒有一個皇帝敢這么做。但是,康熙皇帝這么做了。康熙皇帝鼓勵農民開荒,並給予獎勵。他又給手工業者恢復了自由人的身份,允許他們隨便開業。康熙皇帝對商業也相當重視,與國外許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因為實行了以上種種良好的政策,到康熙皇帝在位晚年,各行各業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社會安定了,百姓安居樂業,出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老百姓把康熙在位時的統治時期,稱為“康熙盛世”。

軍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為康熙帝決定撤藩,導致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抗清朝政府,其他二藩相繼回響,三藩之亂最終在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被平定,維護了中國的版圖完整。

康熙採納了安溪大學士李光地的意見,授明鄭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兵攻克台灣,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在西藏問題上,康熙除了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達賴政策外,還派兵於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18年至1720年)間入藏,擊敗了占據西藏北部的準噶爾汗國軍隊。此後,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占領雅克薩城。次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揮,繼續頑抗。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侵略軍被圍困,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俄軍, 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廷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廷答應所請,準許沙俄軍殘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此後長達一百餘年的時間中俄東段邊界恢復了往日的和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占領整個喀爾喀地區。喀爾喀三部首領倉皇率眾數十萬分路東奔,逃往漠南烏珠穆沁(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一帶,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康熙一面把他們安置在科爾沁(今內蒙古科爾沁旗)放牧,一面責令噶爾丹罷兵西歸。但噶爾丹氣焰囂張,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勢南下,深入烏珠穆沁境內。對於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徵集兵馬,嚴行防堵,一面調兵遣將,準備北上迎擊,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鑒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而死。至此康熙時期平定噶爾丹叛亂之戰始告結束,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

軍事制度:日益強盛的八旗體制,清軍入關,主要依靠八旗體制。,滿蒙漢八旗成了大清政權的根本依靠力量。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的戰鬥中,八旗兵軍紀良好。成為了大清國征戰四方,無堅不摧的根本力量。

經濟

康熙盛世之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美國學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即使是工業革命之後,亞當·斯密說:“中國和印度的製造技藝雖落後,但似乎並不比歐洲任何國家落後多少”。康熙時期的經濟與英國相比,中國經濟的成就達到了質的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有著顯著的提高,農業生產方式與明代有著顯著變化,糧食產量的增加能夠維持新增人口的消費需要。

康熙工商業遠超前朝。我國清代工商業早已非常發達。棉布取代麻布成為紡織品的主流產品。無論是鐵、造船、建築,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在世界都遙遙領先,工業產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一說2/3)以上,比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重還要高。而康熙盛世人口數倍於明朝,鐵和布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品總產量卻遠遠超過明代的水平。到康熙盛世末期,中國工業產量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遠超二百年前的明代。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康熙盛世都遠超明代。歐洲復興以來,啟蒙運動、體制改革、產業革命蓬勃發展,蒸汽機、紡織機、火車輪船、機械製造、現代工廠林立,大清帝國康熙皇帝也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清朝在這期間裡有著許多發明創造和技術更新。

文化

大清入關統一全國以後,使中華文明又一次恢復。康熙對外開放海關,中止了明代以來的海禁;對內編篡明史,康熙字典等著作,繪製皇輿全圖,大大推動了科技文藝事業的進步。在文化上清廷一方面支持知識分子鑽研儒家經典,科舉、考試。

外交

清朝因沿襲了漢族王朝的天下觀,將西方國家視為夷狄,著眼於懷柔遠人和外夷歸附,但又嚴加防範。在康乾時期向其朝貢的國家有朝鮮、琉球,安南、南掌(寮國)、暹羅(泰國)、緬甸,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巴達山克、愛烏罕(阿富汗)、蘇祿、博羅爾、瑪爾噶朗、坎巨提、安集延、那木乾、蘭芳共和國等。

評價

綜合來看,康熙時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因此稱為盛世。我們認為,“康乾盛世”是對中國古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並在乾隆時期逐漸形成“盛世”意識,記載下來並流傳至今,當今很多學者認為從橫向來看,當時清朝和歐洲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不是很大,稱其為“盛世”並不為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