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業墓

康業墓

康業墓位於西安北二環底寨村,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據墓誌記載,墓主人是康居國王的後裔,名業,字元基,歷任魏大天主、羅州使君、車騎大將軍、雍州呼樂等職,卒於大周天和六年(571),被詔贈為甘州刺史。康業墓的發現為研究北周時期在華粟特人的社會生活、喪葬習俗以及中西文化交流。

簡介

該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墓道底為斜坡狀;甬道平面略呈梯形,有條磚封門、石封門兩重;墓室為穹窿頂土洞,靠近北壁處有一圍屏石榻。石封門的門楣、門框上線刻獸面、青龍、朱雀、鳳鳥、守門人物等圖案。圍屏石榻由圍屏、榻板和榻腿構成:圍屏上線刻男女主人宴坐或出行圖,並有侍女、隨從(其中有胡人形象)相伴,背景多為山巒、雲氣、水鳥、坡石等;榻板正面線刻獸面、四神、蓮花等圖案,兩側用雲氣紋表現出虎、鹿、羊、雞等動物形象;榻腿6個,雕成獅子形狀。石榻之上放置一具保存完整的骨架。

有關資訊

中廣網西安11月19日訊息(記者雷愷)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最近對西安北郊一座一千四百多年前北周粟特人墓葬——北周康業墓進行清理,出土了一座完整的圍屏石塌,圍屏內側有十幅線刻精美的繪畫,石塌上發現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具保存完整的北周粟特人骨架,這一考古發現為研究北朝時期在中國的粟特人社會生活、喪葬習俗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隨著考古發現的深入,一支活躍在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以粟特人為主的商旅隊伍逐漸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地理位置

粟特人是對生活在烏滋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間的一些少數民族的特稱,在中國古代史籍中叫“昭武九姓”,他們的故鄉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粟特地區,以撒馬爾乾(在今烏茲別克斯坦)為中心,有九個綠洲王國,即康、安、曹、石、史、米等國。

歷史背景

北周康業墓位於西安市北郊坑底寨村北,它的北邊有北周安伽墓,西面有北周史君墓,這進一步證實了西安北郊是粟特人墓葬群所在地。北周康業墓墓葬形制與西安北周安伽墓、史君墓、山西太原虞弘墓相同,均為斜坡墓道穹隆頂單墓室,甬道以及內壁裝飾壁畫,除出土的圍屏石塌和墓誌外,隨葬品極少。從出土的墓誌看,墓主人名業,字元基,康居國王后裔,歷任魏大天主、羅州使君、車騎大將軍、雍州呼樂等職務,死於大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死後被詔增為甘州刺史。北周康業墓出土的葬具是一座完整的圍屏石塌,這是截止目前國內發現的第七座有圍屏石塌或石槨的粟特人墓葬。據專家介紹,以漢人坐具圍屏石塌為葬具是北朝時旅居中國的粟特人的特有葬俗,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粟特本土並沒有這種葬制。在出土的圍屏石塌上,考古人員發現一具保存完整的粟特人骨架,由於粟特人信奉襖教,往往用火燒的方式處理遺體,因此,保存下來的完整粟特人骨架比較少,這次發現的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具保存完整的北周粟特人骨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