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1922~1991)
КонстантинПетриавлович 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反戰主義者。
其出生於蘇聯成立之時,又於蘇聯解體之時去世。
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被視為蘇聯歷史縮影。
生平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國慶日為每年的11月7日,而正是在同一年的這個日子,康斯坦丁出生於察里津(後稱史達林格勒)的一個軍官家庭。史達林為了鞏固個人地位,通過殘酷的手段打擊政治對手,以肅反的名義展開了大清洗。康斯坦丁的父親被送進了古拉格群島(勞改營)遭到屠殺,時年12歲康斯坦丁在現實的革命大動盪刺激下寫下了自己的處女作——一首悲壯抒情的長詩——《古拉格的吶喊》(ГУЛАГИзВопль)。二戰爆發後,按蘇聯以“建立防止德國入侵的東方戰線”的名義,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併入蘇聯。年幼的康斯坦丁毅然棄筆從戎,卻在波蘭遭遇了卡廷慘案。而後在史達林格勒戰役負傷被迫下了前線,期間表現優異也使他在戰後被授予紅旗勳章。在醫院療養的他結識有同樣遭遇的奧斯特洛夫斯基,並助其完成了日後家喻戶曉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Какзакаляласьсталь),而他也憑藉《伏爾加河畔的槍聲》(ВолгаБерегрекиСтрельба)在蘇聯文壇上奠定基礎。同樣是在葉卡捷琳堡(Екатеринбург)的小療養院,他與年輕的愛瓦·莎拉波娃(ЛюбовьWШараповой1927~1987)相識並結成連理。此後,蘇聯進入赫魯雪夫時期。赫魯雪夫用秘密報告的形式揭露了史達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結束了警察恐怖,釋放了數百萬政治犯,為近2000萬人恢復了名譽,其中包括康斯坦丁的父親。但赫魯雪夫全面批判史達林也一度引發東歐社會主義盟國的政治動盪,而康斯坦丁因作品《布拉格之春》而身遭監禁。(布拉格之春事件:華約公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篇在社會主義國家列為禁書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康斯坦丁也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然而,身為政治犯的他並不能因此免受刑罰。但就在康斯坦丁為自己短暫的一生感慨時,1964年,赫魯雪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為最高領導人,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期。同年勃列日涅夫實行大赦,康斯坦丁被釋放。被釋之後的康斯坦丁與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化學家泡利致力於核不擴散運動,並與泡利一起再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而向來特立獨行的康斯坦丁拒絕了這次題名,而由泡利一人獨享。在國內看不慣蘇聯共產黨腐敗現象的康斯坦丁進行大肆抨擊,1982年11月10日,長期統治蘇聯的勃列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繼任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想對於康斯坦丁給予暗殺,據說這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安德羅波夫於1984去世。而再次幸免於難康斯坦丁開始創作自傳《沉思錄》(МедитацияЗапись),其中名言被後人引用至今,如“平靜的心才能看見真理。”1991年,康斯坦丁與自己故鄉去世,享年67歲,在他去世後的的第二天,戈巴契夫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
音譯其他名字:奧斯卡金·彼得洛維奇康斯坦丁·彼得洛夫
名言
名人名言:平靜的心才能看見真理。
有硬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科學家的目的,不是諾貝爾,而是全人類的進步和幸福。
科學應該造福人類,而不是毀滅。
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拜託上帝,而布爾什維克人用雙手改變世界。
回憶阻礙著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