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買德勒汗盛世時,隨其經商之父“顛沛流離”,遷至新疆塔城定居。少年時,就讀於阿亞庫孜、塞米巴拉金斯克等地的經文學堂。成年後,在塔城清真寺任伊瑪目、卡迪30餘年,後從事歷史著述。他學識淵博,精通中亞地區多種語言和阿拉伯語、波斯語。對宗教歷史、地理、語言文學造詣頗深。他遍游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一帶,對諸多民族的社會歷史進行實地考察,廣泛蒐集資料,探訪求教於名人學者,分析研究和考證各種傳說與有關事實,以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循其親身體會,本著“把昔日人民的景況編成故事加以傳播,把當代民族的狀態陳述於世”的願望,歷時21載,於1896年用塔塔爾文撰成《東方五史》。該書詳細而客觀地記述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突厥語系諸民族的族源、歷史和相互關係、伊斯蘭教的傳播和影響,闡述了有關語言文學、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識,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維吾爾史書《伊米德史》就曾以它為借鑑,並多處引用其文。他還著有《新訊史錄》,記述了維吾爾古代城市史、麻札史和回族史。他創作的詩歌曾在民間廣為流傳。
(寶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