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庫克蘇鄉前身為紅旗一公社六大隊,1976年7月由紅旗一公社析置,命名一公社。1978年改稱庫克蘇鄉,現下設5個行政村,1個牧業隊、1個鄉辦企事業、2所學校,10個站所和8個清真寺,全鄉共有566戶2596人(其中維族946人,漢族746人,東鄉族490人,回族248人,其他民族130人)。 庫克蘇鄉是以維吾爾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鄉。
經濟建設
2009年,全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萬元,同比增長21%,農業總產值達到1995.23萬元,農牧民人均增收850元,達到4678元。全鄉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農牧民增收“四個一”長效機製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強勢推進林果產業。2009年新建果園550畝,完成2010年新建果園秋季整地800畝。同時,不斷加大已有果園的管護力度,重視做好對林果業的科技管理和各項投入,切實鞏固好697畝老果園的技術改造,下大力氣抓好2008年1501畝新建果園的管護,年初共完成果苗補栽10500棵,新建圍欄3.5公里,老果園圍欄補修5公里。完成經濟林201畝,實施公路兩側樹木刷白12公里。
(二)突出抓好牲畜品種改良,進一步最佳化畜群畜種結構。一是完成黃牛冷配370頭,引進良種牛94頭。新增10頭以上優質奶牛養殖戶32戶。新建高標準暖棚5座,青貯窯18座。二是實施“小畜換大畜、土種換良種”戰略。出售小畜2300隻,置換良種牛97頭。三是疫病防治工作穩步推進,重大疫病防治率達到100%。四是畜牧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完成飼草料種植780畝,並給農牧民解決救災飼草料1500捆。
(三)種植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面培育和鞏固了蔬菜主導產業。全鄉完成種植面積10220畝,其中:本鄉7416畝,外地承包2804畝,共完成小麥種植6417畝,玉米700畝,洋蔥1474畝,胡蘿蔔650畝,甜菜526畝。全面推進了“企業+支部+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蔬菜“訂單”種植1650畝。全鄉千元田面積達3000畝。完成設施農業溫室大棚建設40座。
(四)大力推進庭院經濟發展。一是完善家禽養殖補助政策,加大對養殖戶的補助和扶持,全鄉家禽養殖總數達12000隻,其中綠殼蛋雞1370隻、土雞3000隻、火雞600隻。二是全力打造“庭院經濟示範鄉”。以庭院特色蔬菜種植、拱棚育苗、特色家禽和育肥業為主,建立庭院經濟示範巷6條,培育庭院經濟示範戶128戶。
(五)加快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切實將勞務輸出作為民眾增收的主渠道,下大力氣抓好勞動力培訓和“短期工”向“長期工”的轉變。2009年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人數達612人 (次),其中中長期性轉移262人。勞務輸出共創收180萬元,實現人均創收29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