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蘇鄉

坎蘇鄉

坎蘇鄉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的新源縣管轄。坎蘇鄉地靈人傑,盛產亞麻、油料及澱粉。鄉鎮原有商業規模小、企業少,大都存在經營管理不善問題。李鄉長上任後,除抓好農業生產外,還特別重視和關心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他親自參跑項目,拉資金,促成伊鋼鐵礦項目落地,屠宰場、保鮮庫等項目投產見效,同時積極爭取國家低產田改造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同時,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0個,積極為坎蘇鄉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備足後勁。

基本信息

(圖)坎蘇鄉坎蘇鄉
坎蘇鄉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的新源縣管轄。坎蘇鄉地靈人傑,盛產亞麻、油料及澱粉。鄉鎮原有商業規模小、企業少,大都存在經營管理不善問題。李鄉長上任後,除抓好農業生產外,還特別重視和關心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他親自參跑項目,拉資金,促成伊鋼鐵礦項目落地,屠宰場、保鮮庫等項目投產見效,同時積極爭取國家低產田改造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同時,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0個,積極為坎蘇鄉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備足後勁。

簡介

坎蘇鄉位於新源縣的東部,距離縣人民政府駐地48.5公里,處那拉提山阿布熱勒山之間,東高西低,北闊南狹,呈三角形。地理坐標為東經84度,北緯43度,東與那拉提為領,南瀕恰甫河,與那拉提草原隔水相望;西與阿熱勒托別鎮接壤;北依阿布熱勒山,與尼勒克縣毗連,南北長約29公里,東西寬約27公里。總面積約為374.3平方公里。交通便利,218國道橫貫全鄉,境內地形特點是:東高西低,坎蘇河內里北高南低,形成一個沖積扇形,平川為農區,山區為牧區,平川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海拔1500米以上。地勢平坦,草原遼闊,河渠縱橫,田園平整,土地肥沃,宜農宜牧,盛產糧、油、亞麻、土豆和瓜果。2003年人口總數為12778人。

坎蘇鄉地處伊犁河谷鞏乃斯河流域的上游。屬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1400小時,一月平均氣溫-6至-9攝氏度,七月平均氣溫16至18攝氏度,年降水量650毫米,全年無霜期140天。

特產

亞麻:亞麻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亞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瑞士湖棲居民和古代埃及人,已經栽培亞麻並用其纖維紡織衣料,埃及各地的“木乃伊”也是用亞麻布包蓋的。 油用型亞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中國至少有1000年栽培歷史。纖維型亞麻是1906年從日本引入的。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兩省。亞麻喜涼爽、濕潤的氣候。 亞麻纖維具有拉力強、柔軟、細度好、導電弱、吸水散水快、膨脹率大等特點,可紡高支紗,制高級衣料。

土豆:土豆(馬鈴薯)是茄科茄屬植物,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形等,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複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多用塊莖繁殖。性喜冷涼高燥,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土為佳。在中國各地,馬鈴薯的稱呼又有不同,東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廣東及香港稱之為薯仔。

馬鈴薯是世界上除了穀物以外,用作人類主食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塊莖。在全世界廣泛種植,並被培養出了數千個品種。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對氣候要求涼、冷、燥,在濕熱地區雖然也能生長,不過一代以後品種就會退化,需要經常從寒冷地區引進新的馬鈴薯種。

經濟建設

坎蘇鄉的建設一直比較滯後。街道、巷到建設一直沒有大的變化,民眾意見很大。李飛上任後便將此問題作為首要工作來抓。2006年積極爭取資金修建坎蘇鄉政府辦公樓,進一步改善了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的基礎設施,受到了民眾的一致好評。2007年上半年,經多方聯繫爭取資金,解決了鄉人民熱切盼望的巷道建設問題,並且向社會公開招標,同步治理了髒、亂、差問題。

(圖)且末縣阿羌鄉織毯致富且末縣阿羌鄉織毯致富

2001年底,阿羌鄉利用年產羊毛6萬公斤的資源優勢,從和田聘請了2名織毯師傅,免費培訓牧民織毯技術。又為早先發展織毯的牧民無償提供織毯設備和貼息貸款1000元。現在全鄉牧民每戶至少有1人會織地毯。一戶牧民除去農忙放牧的時間,一年最少能織4條地毯,純利潤可達1200多元。全鄉224戶織毯戶,全年可生產896條地毯,創產值近54萬元。僅織毯業人均增收可達200元。產品已經遠銷到烏魯木齊四川等地。

鄉鎮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一樣,交通是基礎也是關鍵。作為坎蘇鄉鄉長的他站在現代管理者的高度,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看待這個問題。兩年來,他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政府投入為輔,引導廣大幹部民眾,為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在坎蘇鄉坎蘇村、恰勒闊台、坎蘇溝等地段新修牧道共70多公里。對哈薩克買里村的7條巷道和兩處公共場所地面進行了硬化,共硬化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52萬元。目前,全鄉5個行政村已全部通油。

狠抓發展,帶領民眾脫貧致富

坎蘇鄉地靈人傑,盛產亞麻油料澱粉。鄉鎮原有商業規模小、企業少,大都存在經營管理不善問題。李鄉長上任後,除抓好農業生產外,還特別重視和關心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他親自參跑項目,拉資金,促成伊鋼鐵礦項目落地,屠宰場、保鮮庫等項目投產見效,同時積極爭取國家低產田改造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同時,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0個,積極為坎蘇鄉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備足後勁。

坎蘇鄉山野菜、中草藥豐富,為了更好發揮資源優勢,抓好特色經濟。兩年來,他經常深入農區,開展調研,鼓勵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殖,加快了坎蘇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兩年來,李飛同志一直堅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理念,不因發展經濟而廢環境,千方百計做好基礎工作,爭取上級支持,民眾理解,使整個坎蘇鄉繼續保持著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的良好生態環境,為坎蘇鄉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氣候特點

(圖)阿羌鄉牧民的雪窖阿羌鄉牧民的雪窖

坎蘇鄉地處伊犁河谷鞏乃斯河流域的上游。屬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1400小時,一月平均氣溫-6至-9攝氏度,七月平均氣溫16至18攝氏度,年降水量650毫米,全年無霜期140天。

每年3月下旬,坎蘇鄉開始進入春季,平均氣溫在14℃到20℃之間,氣候舒適,涼暖宜人。3月到5月各月雨日都有半個月左右,可謂“清明時節雨紛紛”。綿綿春雨,輕風拂面,沁人心脾;蒙蒙薄霧輕輕籠罩著湖光山色,竹木花草,亭台樓閣隱約其間,可謂“淡妝濃抹總相宜”。

6月中旬,夏季接踵而至。一般7月最熱,平均氣溫達28℃到29℃,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9℃到40℃。初夏時節,在梅子黃熟之際,是一年一度雨水集中的梅雨期,歷時約有1個月。梅雨期過後,雨水明顯減少,天氣格外炎熱。8月下旬到9月中旬,坎蘇鄉受颱風活動頻繁的影響,雨水顯著增多。

9月下旬,天高氣爽,秋季來臨。此時,月平均氣溫變化於17℃到24℃之間,也是溫涼適宜的時節。“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中秋賞月、錢江觀潮、滿隴尋桂等時令活動異彩紛呈。

11月下旬,進入冬季。1月最冷,平均氣溫為3.3℃到3.6℃,最低氣溫在零下5℃左右。冬天降水量並不多,但從12月至次年2月,各月平均都有9天到10天的雨雪期,偶爾還會出現冰凍現象。

氣候多宜,資源豐富

坎蘇鄉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低丘谷地(簡稱平原低丘谷地,下同)年平均氣溫相差2℃,≥10℃的活動積溫相差600~800℃,山區與平原年平均降水量可相差300mm以上,年日照時數相差150小時以上。

坎蘇鄉西南部的千島湖湖區、梅城兩江小平原、壽昌盆地,四面環山,中間有水體調節,是杭州市降水較多、熱量條件最優、無霜期最長、越冬條件優越的區域;東北部的河網平原和濱海平原,地形向北敞口,降水量偏少,光照充足,熱量條件較湖區稍差;中部的河谷平原、盆地介於南北之間,氣候多宜,降水適中,熱量條件較優。

坎蘇鄉廣大山區,氣候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下降,千米以下的山區雨量隨高度上升而增加,組成了複雜多樣的立體小氣候。

黨建工作

黨建工作的總體任務是:提高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鬥力,維護穩定、發展經濟、構建和諧。

工作思路是:建立健全鄉鎮幹部、村隊幹部、黨員的管理、約束、監督、激勵“四位一體”的考

核機制,實現鄉“四大塊、五部門、三會議”的工作機制與村級的良好銜接,改善電教設備,充分運用電教及遠程教育,拓展基層黨組織“三會議一課”制度工作,加強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黨的配套組織建設,發揮其橋樑紐帶作用,明確目標,紮實工作,突出重點、顯現亮點,全面實施“五項”工程。

總體工作目標是:學習一類鄉鎮,向二類鄉鎮看齊。鄉黨委創建四星級黨委;坎蘇新村黨支部,坎蘇村黨支部創建五星級黨支部;庫克托別村黨支部、庫爾烏澤克村黨支部創建四星級黨支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