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論文中克拉普羅特聲稱,他是1802年在一個法國朋友處見到《平龍認》抄本的,抄本共68頁。1807年克拉普羅特在俄國彼得堡科學院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了論文《第八世紀時中國人的化學知識》,論文中引用了大量平龍認的內容,以證實中國人在八世紀就曾經對氧氣的一些性質作出記錄。這篇論文後來發表在1810年的《彼得堡科學院院刊》上,文中展示了抄本中三個漢字“平龍認”並用法語翻譯了書中第三章的部分內容。論文指出平龍認的作者名叫Maó-hhóa並未標示相應的中文,有人譯做馬和、毛華、孟詰等。論文稱該書著於至德元年三月。內容
《平龍認》全書逸失,至今人們僅能通過克拉普羅特的論文了解平龍認的內容。該書的第三章記載了陰氣和陽氣。書中說,從地面到雲端的空間中充實著含真氣(音譯),含真氣由陰氣和陽氣兩種成分組成,有很多方法可以將陰氣逼出來,加熱青石、硝石等可以將其中所含有的陰氣提取出來。可燃物是原質可與含真氣中的陽氣結合,將陰氣富集。水中也有陰氣和陽氣,但是水中的陰氣陽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很難分離。對平龍認的研究與置疑
化學界對克拉普羅特的論文多持肯定態度,法國無機化學家莫瓦桑在《無機化學大全》中引用了平龍認的內容,並認為是人類最早的對氧氣性質的觀察和記載。
漢學界則普遍對克拉普羅特的論文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有漢學家指出,陰與陽是中國傳統哲學中常見的概念,而“氣”在中國哲學中並非現代科學所認識的氣體,而是一種外化的精神,平龍認對陰氣和陽氣的記載僅僅是中國傳統哲學影響下的臆想,製備和觀察氧氣的性質、分解水等實驗在8世紀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些學者認為平龍認是一部偽書,他們指出,由於安史之亂的影響,中國歷史上的至德元年僅有七月到十二月,同年的前六個月是唐玄宗的天寶十五年,克拉普羅特論文中所稱的至德元年三月是不存在的。另外收錄了全部道教典籍的《道藏》中既沒有關於平龍認的記載,也沒有發音類似Maó-hhóa的人的記載。基於上述疑點,有學者指出《平龍認》是一部後人偽造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