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射橋鎮

平輿射橋鎮

射橋鎮位於平輿縣城北部,距縣城21公里,現轄13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總面積64.8平方公里,63384畝耕地,總人口53886人。該鎮交通便利,洪河、茅河縱橫長達40公里穿境而過。宋、遼、金時期為射子鎮,明、清時為射橋集,於1997年撤鄉建鎮為射橋鎮。該鎮歷史悠久,神奇傳說“上天橋、下天橋”由此產生,境內沈子國故城遺址、漢縣令張喜焚火台、明太學生素少村之墓等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故有“射橋為歷史名城”之說。

基本信息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上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三杯”競賽活動,強力推進三項建設、五個重點,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理思路謀發展

2004年12月新一屆黨委政府成立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射橋實際,明確了“堅持一個中心、牢記兩個務必、狠抓三項建設、突出四個重點、爭創五個一流”的工作思路。同時建立了“五四三二一”的工作機制,即每位幹部每周在鎮工作五天、住四夜、下村指導工作三天、寫兩篇工作心得、為民眾辦一件實事。由於很好的堅持了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機制,使射橋鎮各項工作一年一個新台階,走上了快速、科學、健康的發展軌道。多次奪得全市“三杯”競賽獎,各項工作全面跨入全縣先進行列。

狠抓項目建設。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號召,吸引社會資金,完成了四期四套標準廠房建設。引資興建了永生皮革皮件廠、駐馬店京俄皮王製衣有限公司、祥雲羊毛衫廠、新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工業企業和富康快捷美食廣場、聖地亞歌娛樂中心等服務業企業。進一步做好了新品源食品廠、茂源糧油加工有限公司等老企業的二期擴建工作,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擴大了企業規模、提高了企業效益、增加了財政收入,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財稅收入工作任務,財政收入連續五年保持了40%的遞增勢頭。

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首先,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切實把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落實到實處。其次,積極發展特色畜牧養殖業,加大畜牧防疫力度,防疫率達100%,興建規模養殖小區4個。第三,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以成都防水防潮工程隊為主,進一步健全了組織網路和勞動力市場,全鎮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2萬多人次,勞務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50%以上。第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以紅利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茂源糧油有限公司為依託,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大力發展大蒜和白芝麻加工,生產的白芝麻和大蒜系列產品達到國家免檢標準,產品遠銷國內外。以單老村雙孢菇種植基地為龍頭,輻射帶動周邊村委民眾發展雙孢菇種植,使其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支柱產業。第五,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小麥單產連年在全縣位居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報表彰。秸稈禁燒、林業生產等多項工作連年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通報表彰。

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2008年,新農村建設獲得省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單老村委的單窪自然村和大孫村委的雷莊自然村分別獲省級、市級生態文明村。全鎮道路全面硬化,在全鎮全部實現了村村道的基礎上,加大了戶戶通水泥路的建設力度。幾年來全鎮新建戶戶通水泥路50多公里,基本上解決了農民行路難問題;生產、生活條件最佳化,狠抓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沼氣池建設,新建沼氣池400多座,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新打機井350眼、新建橋涵120座、農村書屋15個、農村小型超市38個;村居環境進一步美化,針對近年來農村生產、生活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注重從源頭治理,做到了標本兼治,共清理垃圾近百噸,清理溝渠25.6公里,改造舊坑塘30個,鋪設下水管道20公里,建設沉澱池50個。同時,組織人員對陳舊房屋進行了整治和粉刷,人居環境進一步美化;認真開展中心村示範建設。我鎮把單老村作為中心村建設示範點,規劃了600畝土地開展新村建設,目標中心村已建好農戶住房700多戶,在建250戶,累計占全村總戶數的60%,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樣板。開展技術培訓,把農民培養成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新型農民。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利用鎮、村黨校陣地,聘請農業專家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達到戶均一位科技明白人,掌握兩門以上實用技術。

保穩定促和諧

近年來,積極投入資金10多萬元,改善綜治大院的辦公條件,投入資金5萬元硬化了鎮司法所路面。投入資金50多萬元,狠抓了“技防”、“明亮”、“大喇叭”工程和平安互助網建設,在重要場所和地段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堅持巡邏打更常抓不懈,使民眾的安全感不斷增加,在省市縣民眾安全感指數調查中我鎮均居前列。認真落實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制度,對民眾來信、來訪反映的熱點問題,因人因事而宜,一人一事一策。廣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使大量的人民民眾內部矛盾及時化解,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實現了全年赴縣零上訪,多次獲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積極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盜割電纜”等專項整治活動,有力的震懾了犯罪分子。

重民生樹形象

鎮黨委、政府近年來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爭取更多的扶持資金,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民眾。五年來,共爭取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扎紮實實地為民眾幹了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籌資40多萬元,完成了鎮聯中學生宿舍樓半拉子工程建設;籌資200萬元,完成了鎮中心完小的搬遷;籌資50多萬元,為鎮敬老院新建住房42間,投入資金60多萬元,在單老村委新建了射橋鎮第二敬老院;籌資80多萬元,新建了鎮衛生大樓;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新建了鎮計生所綜合大樓和計生服務大廳,建成了全縣唯一一個甲級鄉所;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在東關居委新建了一座安全飲水工程;投入資金120多萬元,新建了集鎮大街,鋪設了下水管道,添置了垃圾箱,安裝了路燈,亮化、淨化了街道環境;爭取國家資金1060多萬元,在5個村委開展了土地平整項目建設;爭取資金100多萬元,新建了西關大橋。加大對困難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對五保戶、軍烈屬的優撫金足額發放到位,加大了農村低保的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強力推進新農保和新農合工作,切實解決農村養老難和看病難問題。

倡文明展新貌

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基本道德規範,堅持了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在全鎮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連續5年舉辦了五屆農民運動會,參加人數達5000多人,在周邊4縣20多個鄉鎮引起了轟動效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河南日報》、《駐馬店日報》等多家媒體宣傳報導了射橋鎮開展農民運動會的盛況,2008年被河南省體育局、河南省文明辦、河南省農業廳命名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先進鄉鎮。每年的冬春農閒時節,我們都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活動,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形成了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促進了社會和諧。同時,充分發揮射橋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優勢,積極打造文化強鎮,民間挖潛的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滿眼生機轉化韻,天工人巧日爭新”。展望未來,精彩值得期待。我們相信在新一屆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帶領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射橋鎮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