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圓柱式高產栽培技術

當料裝到30厘米高時,整個料面撒一層菌種,拔出竹筒紮緊袋口,即形成一個三層料四層菌種30厘米高的大菌盤。 整個發菌期冬季3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菌袋,這期間翻堆不少於3次。 菌絲髮透後,即可將菌盤搬入出菇房建造菌柱。

傳統的平菇袋栽法

傳統的平菇袋栽法,兩潮菇後菌袋嚴重失水缺肥,然後採用浸泡法補水、補肥,不僅搬運麻煩費時,而且袋內水分難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給菌絲體難以吸收,若營養液濃度過高,還會使菌絲體內的水分出現反滲透而產生肥害。平菇圓柱式出菇高產栽培新技術與傳統袋栽法相比具有很多優點:一是培養料與空氣接觸面小,減少了污染和水分蒸發,避免了傳統袋栽法二潮菇後污染率高、保水難的弊端;二是省去了浸袋補水搬來運去的繁瑣工序,大大降低了工本;三是菌絲體能通過離子交換選擇性地從土壤中平穩地吸收養分,從而徹底根除直接向菌絲體補水補肥一時難以吸收而產生的負作用;四是菇體潔淨不沾泥土,質量好,售價高。五是出菇期長,產量高,一次栽培可採收6-7潮菇。現將具體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選料和裝袋

按常規袋栽法進行選料、配料和拌料,冬季氣溫低,可採用生料栽培。取40厘米寬的筒料裁成75厘米長,先將筒膜的一端紮緊成袋,另一端用一根直徑10厘米、長40厘米的竹筒在地上直立於袋中央。然後先在菌袋底撒一層菌種再裝料,邊裝料邊壓實,當料裝至10厘米高時,再向竹筒周圍和靠菌袋壁的外圍撒兩圈菌種,使之形成兩個同心圓的菌種圈。當裝料至20厘米高時再用同樣的方法播一層菌種。當料裝到30厘米高時,整個料面撒一層菌種,拔出竹筒紮緊袋口,即形成一個三層料四層菌種30厘米高的大菌盤。

菌絲的培養

培菌室事先用2%-3%的來蘇爾噴霧消毒,用40%的敵敵畏400倍稀釋液噴霧殺蟲驅蟲。隨後關閉門窗密閉24小時,次日開窗通風換氣,在地面撒一層石灰粉。菌盤搬入培菌室,按“品”字形堆碼發菌,一般碼3-4層。冬季氣溫低時,堆外覆膜增溫。發菌期間每隔4-5天向空中交替噴2%-3%的來蘇爾溶液進行空氣消毒。菌絲開始萌發時每天早晚開門窗30分鐘。當菌盤兩端菌絲濃白,中間出現兩道濃白色的菌圈時進行翻堆,並在兩端空心處用小刀各開一小口。重新建堆時,菌盤上下調頭,堆碼時上層菌盤的中心孔對準下層4個菌盤之間的空隙處,以利通氣。整個發菌期冬季3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菌袋,這期間翻堆不少於3次。

菌柱的建造

菌絲髮透後,即可將菌盤搬入出菇房建造菌柱。先將最底層的菌盤上端薄膜解開,卷向周圍,露出整個上端菌面,撒一層約1厘米厚的細潮土,然後將堆在上面的幾個菌盤兩端的薄膜均卷向周圍,露出菌面,接著按孔對孔面對面向上堆碼4-5層高,每兩層間的菌面接觸處均鋪一層約1厘米厚的細潮土,最後在菌柱的最上面覆約兩厘米厚的細潮土,菌柱中央的孔洞灌滿細潮土,並在菌柱上面的中央做一個鍋底形的蓄水坑,菌柱即建造完畢。如此一個挨一個在菇房內建造數排菌柱,行距以操作方便而定。

出菇管理

菌柱建造好後3-4天,應加大晝夜溫差,向牆壁、地面灑水,菌柱的蓄水坑內也要灌水,保持空氣濕度90%以上,並加強菇房內通風換氣。再經過4-5天,整個菌柱周圍即可出現大量原基。此時可控制出菇叢數和菇形大小,要想菇形大,可除掉部分原基,在菌柱周圍均勻保留幾個生長健壯的原基,使子實體長成大叢大葉片。要想菇形小,只要原基生長壯實,只需割開一個小口後讓其長成子實體。在整個子實體生育期,只需保持地面、牆壁濕潤,蓄水坑內水不乾就行,不必向菇體噴水。每潮菇採收後,停止向地面、牆壁灑水,蓄水坑斷水2-3天再灌滿營養液並保持不乾,當子實體再次長出時,再向地面、牆壁灑水保持濕潤。如此管理可採收6-7潮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