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平涼清真北大寺於1917年以前由坊民禹共、馬進昌等人倡議負責修建,以後又進行了幾次擴建,原寺大殿12間,卷棚9間,附設建築有講經堂、沐浴室、宣禮台、南北廂房和碑林等,共同組成了雄偉嚴整的建築群落。 許多著名阿訇如蘇太平、蘭秀齋、王善明、安秀吉等曾到平涼清真北大寺任教長。據相關資料顯示,平涼清真北大寺有坊民250戶,共1800人。
清真寺歷史及布局
清真寺1958年被關閉,1972年被拆除。1986年7月重建,1989年秋建成。新建成大殿分上下兩層,總建築面積900平方米,大殿的長寬各30米,高17.2米。殿頂四角各築一個玲瓏精巧的圓錐形六角亭,殿頂正中建有一個綠色大圓頂,圓頂上有一寶瓶新月,巍然聳立。這四個小亭、一個圓頂既是中國傳統五點式建築藝術,又反映出伊斯蘭新月建築光照全球的濃郁特色,建築布局中伊合壁、相映生輝。一二層殿頂四周飛檐四出。大殿四周有30米長、5米寬的走廊,24根水泥結構的紫紅色圓柱組成廊檐。大殿外牆全部用金黃、黑、綠等彩色瓷磚鑲嵌裝飾而成。大殿前方有用紅色瓷磚砌成的花石欄桿,月台下有由水磨石條組成的九級台階。殿內6根大圓柱支撐殿頂,內殿的牆壁上、拱券上漆寫著經文聖訓。大殿正門兩側的牆壁上繪著4幅壁畫,這4幅壁畫配襯著兩幅金字書寫成的“原教篇”和"頌聖篇"。整個大殿雄偉壯麗、肅穆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