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荊紫關鎮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為唐代後期形成的商業古街,坐落在丹江岸邊。巍巍荊紫關,背負群山,下臨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憑著優越而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歷代賈客競商雲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發源於商洛山,注入漢水,匯入長江,因而使之成為歷史上可與運河、蜀棧並稱的我國南北三大通道之一。豐富的丹江水力資源,使得荊襄滬杭巨商大賈,直掛雲帆,溯江而來。明、清時期,是荊紫關的黃金時代,沿江碼頭,船舸彌津。江東沿海日雜百貨,秦嶺伏牛山間土特產亦多在此地集散。逐成為豫、鄂、陝附近7省商賈雲集之地。曾出現"三大公司、八大幫會、十大騾馬店和二十四大商號"的繁榮景象。現存古代建築有:荊紫關古街道、關門、山陝會館、禹王宮、平浪宮、萬壽宮、法海寺、清真寺、一腳踏三省碑亭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浪宮位於古街南街,起伏的檐瓦如同波浪,涌動在清晨燦爛的冬陽里。用料奢華與裝飾講究;寬不過六七步的古街邊,平浪宮沒有鋪墊與過渡,突兀拔起高大前宮與左右鐘鼓樓,如同樂曲起首即是華彩樂章。
三間前宮,須步上五六個台階才抵門前,上方屋檐高翹,檐脊正中,裝飾一座三層樓樓閣,樓閣左右各有瑞獸相向而坐,顯得精緻又有氣勢。門楣上嵌一塊大理石豎匾,上刻“平浪宮”三字。匾額左右各有一方形牆框,內繪彩色牆面。前宮兩側牆上,各有一大大圓形窗,像現代輪船上的圓形舷窗,窗上刻“風平”“浪靜”四字。開宗明義,講明了對神廟祈求。
南鐘樓北鼓樓與前宮比肩而建,和前宮構成一組完美建築。鐘鼓樓造型相同,正方形,純用榫卯,四角攢尖,三層重樓疊起,每個檐尖都裝飾木雕龍頭,龍頭掛風鈴,微風過處,如同天籟。鐘鼓樓內各有四根大柱,直托樓頂,還有十二根小柱,分擔大柱重量,寓意四季十二個月。
一宮兩樓,肩並著肩,站在小街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總看到它們重疊如波浪,又比波浪更多層次,韻律感更強;中宮為硬山式建築,正脊垂脊均有磚雕。宮內有水牛精、龜精、黑龍精、蛤蚌精等塑像;
自中宮向東再向後,是小小中庭,遍地生滿冷翠三葉草。
經中庭向東是後宮,這是簡樸的楊泗神殿,殿柱上貼著對聯,上聯是“江盛水水滿江風平浪靜”,下聯是“人敬神神佑人祥和惠安”,橫批是“神通廣大”。 中間的楊泗爺,龍袍玉帶,年輕俊秀,右手抱寶劍,左手捻避水珠。兩旁侍立四位蝦兵蟹將;神殿兩側牆邊的繩上,掛數條土氣鮮艷的被面,這是還願者供奉的。牆上張掛著一塊塊紅布,其中一塊寫道:“敬謝佩服:楊泗爺的神通大,德高望重傳天下。化凶為吉保平安,幸福美滿長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