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台型企業到平台型政府
平台型企業很多,這些企業最大的特點是投資相對較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網路技術,自己往往不直接“做產品”,而是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交給大多數中小企業來運作,自己在中間只是賺取很少的費用,但是帶來了快速的發展。
雖然平台經濟還沒有嚴格的定義,但是平台經濟通過其所形成的信息外部性,發揮巨大的資源聚集作用,可以說,平台經濟是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聚集經濟,是信息外部性在發揮作用,是由降低交易成本和開發成本所產生的經濟現象。而這與傳統社會中城市的特點有著極大的相似度,城市就是通過信息的外部性產生人口和工商業聚集而獲得不斷發展的,因此,一個城市的發展,可以參考平台型企業的發展進行分析。
從城市政府經營和管理城市的角度來看,也存在著“不同層次”的政府。我們分析政府的“層次”,主要是圍繞城市政府在服務於城市消費者的過程中方法和手段而進行的評價。
一流政府把城市當作平台,政府建立規則,搞活信用,讓企業、社會組織和投資人“來玩”,讓企業、投資人、社會組織為城市消費者服務。
二流政府直接服務於人,政府赤膊上陣,直接面對城市裡的人的各種需求,充當老百姓的“救世主”。由於與老百姓之間缺乏緩衝地帶,因此政府往往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現在很多城市政府就屬於這種情況,這種政府經營和管理城市往往缺乏市場經濟的手段。
三流政府直面人的物質需求,致力於“搞人氣”,很多城市,尤其是新城,面對人氣不足、供銷不旺的狀況,政府通過搞活市場、搞活流通,試圖通過市場的活躍帶動城市的活躍,帶動人氣,進而謀求發展。
四流政府自己投資造城,即城市政府一心一意搞建設,全心全意求發展,可是發展為了誰,不清楚,表面上是為當地的人造城,實際上是為指標,為GDP造城。
五流政府在經營權力,即政府一切活動的目標不是為了人,而是為了人手中的權力,體現在政府管制、行政審批、地區壁壘、地方保護等方面。
方法論
把城市政府打造成平台型政府,對於城鎮化過程中的中國來說,確實有很多有利之處,如何打造平台型政府,需要方法論設計。研究這個問題,需要從城市的投融資問題入手。
眾所周知,投融資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如何做好投融資,不但缺少通用的方法,更缺少巨觀上的理念支持。當然,站在城市的角度,所謂投融資問題與商業角度的投融資問題是不完全一致的。在城市這樣的視角上,招商引資是投融資行為,企業在城市做基礎設施投資是投融資行為,城市投資公司(融資平台公司)向各金融機構的融資也屬於投融資行為。
平台型政府概念的提出,使城市投融資問題可以站在如何做好平台的角度來解讀。傳統情況下,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資本,在探討或參與城市投融資之前,往往把目光首先投入到城市規劃系統,把規劃視為項目和機會的來源。由城市政府主導完成的城市規劃——包括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概念規劃、總規、控規等,體現了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的發展戰略目標。
戰略制定之後,就要解決規劃實施的問題。實施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城市政府可以自己搞定的事情,包括人力資源、組織保障等;二是城市投融資工作,這個是城市政府不能自己完全搞定的,必須充分發揮社會機構的作用。對此,政府可以把複雜系統拆解成單個的可實施性項目問題,劃分出市場化和政府投資的邊界,並為每個單體項目設計出合理的信用。這些方法簡答的說就是投融資規劃。
政府運用投融資規劃方法,相當於把掛在牆上的、畫在紙上的規劃,拆解成盈利模式清晰的項目,據此搭建平台進行招商引資和融資活動。這一過程中,政府職能相應發生了轉變,政府管理或服務也就可以從低端走向高端,平台型政府的味道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