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津銘

常津銘

常津銘,男,沙河口區李家街道錦霞社區居民,大連造船廠工人。常津銘是個“80後”小伙,中專畢業後參軍入伍,復員後被分配到大連造船廠,成了一名吊車司機。血性男兒寫就孝親傳奇——割肝救母,登上2013年第一季度大連好人榜。

基本信息

道德模範

常津銘“割肝救母”感動濱城 常津銘“割肝救母”感動濱城

常津銘,沙河口區李家街道錦霞社區居民,大連造船廠工人。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他拒絕談戀愛;當得知只有換肝才能拯救母親時,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用自己的大半個肝臟換回了媽媽的生命。 2009年4月,這個28歲的小伙子用自己的孝行感動了濱城,成為山東省道德模範。

人物事跡

照顧病母 不談戀愛

常津銘是個“80後”小伙,1米80的個頭,皮膚微黑,身材魁梧。中專畢業後,常津銘參軍入伍,復員後被分配到大連造船廠,成了一名吊車司機。

常津銘的母親高麗2008年53歲,50歲的時候,高麗出現黃疸、肝功能不全的症狀,後逐漸轉為肝硬化,最後發展到肝硬化中晚期。那時,高麗的肝臟已經失去了代償功能,絕大部分肝細胞出現障礙。治療辦法只有一個――實施肝移植手術。

其實,早在2004年,常津銘的母親就因病無法繼續工作了,而他的父親待崗在家,一家人只能靠兒子的工資維持生計。帥氣的常津銘為了照顧母親,一直沒有談戀愛,也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娛樂。幾年來,他很少參加工友間的聚會。兜里沒錢時,他就向父親要20元錢。這20元錢,他一花就是一個星期。

下定決心 割肝救母

常津銘和母親。 常津銘和母親。

2009年4月初,常津銘在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欄目中看到大醫附屬二院器官移植中心王立明主任曾為一對母子進行了肝移植手術,於是他領著母親走進該院的器官移植中心。

當常津銘提出要為母親“換肝”時,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高麗一開始的態度十分堅決:“寧可死,也不讓兒子為我換肝! ”但在常津銘看來,53歲的媽媽還太年輕,他希望媽媽再多陪他和爸爸幾年。“如果讓媽媽就這么走了,我這一輩子都會不安寧,我永遠都過不了這道坎兒。 ”

但即使他這樣說,高麗仍然不同意。情急之下,常津銘“以死相逼”,說出了這樣的狠話:“你們一定要一個死肝嗎?那我就給你們一個死肝!”他的態度終於讓父母勉強同意了。

2009年4月16日上午一直到4月17日凌晨,常津銘和母親在手術室內經歷了16個小時的肝移植手術。手術十分成功,從常津銘身上割下的595克約55%的肝臟,被移植進了高麗的體內。“切下的那部分肝臟好像就是為高麗準備的一樣,放在高麗體內非常合適! ”醫生說,“常津銘醒過來說的第一句話是‘媽怎么樣了? ’”孩子的一句話讓周圍的人都落了淚。

反響強烈 參評模範

常津銘為母親“換肝”的事經本報等媒體報導後,許多市民都被常津銘的孝行深深感動了。市民紀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想聯繫常家,為他們捐款。好心市民紛紛來到醫院,大家都是放下錢就走,沒有留下名字。連日來,常家收到的社會捐款已達5萬餘元。2009年四月,母子恢復狀況良好,已相繼出院。

知名社會學家、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柳中權看過報導後感嘆:這個“80後”孩子的行為給傳統文化的回歸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古代二十四孝圖是對子女孝順的最高褒獎,我認為,常津銘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譜寫新的二十四孝。 ”

2009年4月下旬,本報組織材料推薦常津銘參評“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此舉得到了大連市文明辦的支持。市文明辦表示,常津銘的事跡感動了濱城,他的孝行值得宣傳和學習。按照程式,道德模範須經市、省、全國三級評選。4月15日,大連市文明辦正式推薦常津銘為省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