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LOGO創意無限。常州方誌館LOGO取意於篆刻印章,選用印泥的紅色作為主色。常州又名“龍城”,LOGO形似繁體的“龍”字,左半邊取常州的“常”,右半邊取方誌的“志”,意為常州方誌。
——2大互動體驗借“題”發揮。方誌館別出心裁,啟用“數位化拓展”。觀眾只要用手機對準二維碼“掃一掃”,便可獲得“三份驚喜”:一是自己姓氏的“淵源”;二是自己姓氏在常州的“族系發展”;三是自己姓氏在常州的宗祠和宗譜。此外,後院還有個小創意,即“江南文眼、幸運手印”,遊客只要按下幸運印模,狀元池中代表文曲星的銅質蓮花座就會綻放,意喻“魁星降臨、祝願無限”。
——3部影片記錄常州變遷。紀錄片《方誌之鄉》,用國畫的寫意基調,講述了常州作為“中國方誌之鄉”的歷史成就和全國影響;《城紀千年》以時間為線索、數字模型為手段,動態演示了常州從開邑至清朝2000多年的疆域演變和城垣變遷;《航拍常州》由我市陸志剛先生領銜航拍團隊提供,唯美震撼。
——3大“寶貝”故事耐人尋味。一寶是由“南大街雙桂坊美食城”董事長李寧提供的《常州吆喝》卡通片,將舊時雙桂坊商業盛景、名點名店、民間生活場景融於一體;二寶是位於後院資政堂價值不菲的“常州第一桌”——獨木紅木桌面,由新北區“名木農業休閒觀光園”總經理袁建全捐贈;三寶則是由市二中提供的《康熙南巡圖(常州府)》高清電子版,以饗市民。
讓古志“開口說話”
隨著城市對本土歷史的熱切追尋,人們越來越希望“眼睛朝內、學問高深”的方誌館,能以“公共文化設施”的新形象,從深藏的高閣中走進百姓的生活。
所以,基於常州歷史文化元素,常州方誌館在設計時,尊重並保留了管幹貞故居的古建原貌,將展示內容自然融入建築空間,提煉簡潔而內涵鮮明的主體視覺造型,與建築風格相呼應。
內容上,“借一本常州古志,說千年常州歷史”,通過布展一些市民“聽得懂、想了解”的志書史料和地情信息,打造一座“讓古志開口說話”的方誌館。
據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李亞雄介紹,為遵循人的參觀節奏和認知邏輯,館體特別設定“志、地、城、人、文、魁、研”7大主題節點,讓市民五分鐘了解“方誌”,一小時讀懂“常州”。
志:讀方誌,識方誌之理
作為方誌館的開篇,志書的形製成為這個空間的重要元素。前院西側主入口照壁如同園林一景,102字展館前言刻於其上,圓形花窗中,前院的景致靜靜綽綽,如同志書的扉頁。
入門右側展廳,為方誌解讀空間,探尋常州方誌歷程。且慢,地面上也有玄機。凸顯7大主題的7個大字按照"Z"型順序排列於此,既豐富空間畫面,又告知遊客參觀內容。
地:觀輿地,曉地域之情
由“讀方誌”空間走出,步入前院。這一區域主要展示地理輿情,充分利用露天的庭院布置常州輿地大觀,照壁落字“輿地”描述常州輿情;地面如同水中一頁志書顯現,以歷代常州地方志記載的地圖為藍本進行寫意創作,體現常州及其周邊地域形制及風貌。
城:歌城府,知城事變遷
觀完輿地,進入下一展廳:“城”,講述常州的城事變遷。前廳一側的廊道中,以時間為線索的時空長廊,“常州建制沿革”一目了然,細數常州之名的變遷。
進入前廳,在觀摩常州城史大片《城紀千年》的同時,結合古常州城模型,追溯龍城繁華歲月;前廳東側,述說常州職官政事;西側牆面按時間順序展示常州歷代經濟地位和經濟特色,品味常州府城風華。
方誌與人的交集即為修志人。方誌館的中心位置——中院,利用室外空間,以寫意雕塑手法創作修志名家三人群像;兩側的廊道羅列常州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有吳、蕭、惲等十大望族。西側廊道盡頭牆面特別設定了互動展項“常州望族姓氏查詢”,手機掃描二維碼可實現互動查詢,追尋自己的姓氏淵源。
文:覽文化,賞史詩風流
文化主題所在處原為管幹貞的讀書樓。進前,一本方誌打開,置於照壁前,其中一頁設定常州府學建築模型,另一頁則以淺木紋雕刻的手法落字講述常州府學的故事。
照壁一側的木質造型牆,設定了三個互動查詢屏,可互動查詢 “常州文化名人”“常州文化名著”以及“常州文化學派”。
照壁另一側,牆面嵌入常州特色風俗畫卷——由常州畫家季全保創作的《雲溪盛景圖》,中央一幅畫軸打開,播放常州市井風情動畫《常州吆喝》,傳來“闊闊闊,賣糖粥,吃則你個肉,還則你個殼……”,地道的常州話,甚是有趣。
魁:仰文魁,數金榜題名
後院東側,打造了一面藝術場景,牆面以季全保的《雲溪春景圖》為藍本創作藝術壁畫,地面設定狀元池作為壁畫的延續,池中參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布置蓮花,池邊設有趣味互動“江南文眼,幸運手印”,遊客在此觸摸手印,池中文曲星方位的蓮花即會開啟,霧氣升騰,祈願“高中”。
研:研史籍,探一方文明
後院的多功能書吧,承載著近700部本市志書,照壁之上懸“資政堂”牌匾,堂內布置“常州第一桌”、圈椅等,遊客可賞常州詩詠,查閱方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