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原名為常州市劉國鈞職業教育中心),是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華夏基金會、劉國鈞教育紀念基金會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幫助。

江蘇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簡介

學校創建於1989年,建校初期就確立並實施“綜合性、先進性、示範性、開放性並具一流水平的新型學校”的辦學目標,1996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02年經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複評估,學校綜合實力在全省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2004年被確定為“國家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05年底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6年啟動了戚墅堰東方開發區新校區的規劃和建設。
目前,學校新校區座落在常州市戚墅堰區東方開發區富民路296號,占地面積350畝,規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新校區規劃充分體現“現代職教、生態校園、人文情懷”的設計理念,主要建築有:圖文信息樓、基礎教學樓、財經綜合樓、培訓綜合樓、動漫教學工廠、機電教學工廠、汽車教學工廠、體育館、師生公寓、餐飲服務中心等。
學校設有五年一貫制大專、三年制職業中專和綜合高中。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達5800餘人,各類業餘培訓年均達15000餘人次,教職工300餘人,研究生、本科學歷教師占99%,中高級職稱(含副教授)教師達70%。學校下設機電工程、汽車工程、信息工程、動畫藝術、財經管理、商貿管理、自動化工程等專業系部, 30餘個分支專業在辦學中日趨成熟,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等六部委確定為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國家、省市級以上的示範專業達9個,學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對口優質就業率達85%以上。
多年來,學校已形成“要求嚴、學風好、基礎實、技能強”的辦學特點。學校以中等職業教育為基礎,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高一級院校培養輸送合格新生。廣大畢業生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厚實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深受到企事業單位和高等院校的歡迎。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瑞環、李嵐清、羅乾等先後視察學校。
為順應社會一體化的趨勢,學校積極發展國際間以及港台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先進的教育思想與辦學模式,吸引多方面的教育資金,挖掘各種職業教育資源。建校以來,已有數百名國外及港台地區的專家和學者來校講學、訪問,學校也先後派出120餘人次赴國外和境外訪問、進修、培訓,並與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香港等院校進行了合作交流。

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形式靈活多樣,“上掛、橫聯、下輻射”,形成多層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辦學特色:

1、自辦與聯辦結合
聯辦單位從招生到畢業安置全過程介入。聯辦單位數從辦學初的機械、紡織、金融系統下屬的十幾個單位擴展到涵蓋常州各大工業系統下屬的幾十個單位,形成了教育與經濟部門共同辦學的模式。

2、城市與農村結合
學校牢固樹立為鄉鎮經濟服務的思想,積極與轄市鄉鎮聯合辦學,先後在溧陽市前馬鄉、上黃鎮及武進市橫山橋鎮、遙觀鎮等地創辦學校,開設急電、財會、文秘與計算機等專業。

3、職前與職後結合
從1991年開始,學校先後舉辦計算機基本操作培訓、計算機中級培訓、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網際網路證書培訓、會計員職稱考試培訓、會計資格上崗培訓、公關文秘培訓等職後班,培訓時間半個月到三個月不等,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即髮結業證書。

4、中職與高職結合
從1995年起,學校率先與場合走工業技術學院聯辦三、二分段的五年制大專班,並先後與南京大學社會學系舉辦自考輔導班,與南京氣象學院、江蘇理工大學聯辦成人專科、本科高職班。積極探索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的辦學路子。

5、職高與普高結合
學校堅持以中職教育為主,並於1999年7月,在全市首先試辦綜合高中。學校通過課程改革,讓學生具有參加普通高校全國招生統考和省普通高校對口招生兩次機會,併兼有升學、就業多種出路的特點。

6、教育與生產相結合
學校機電、服裝、計算機、財會等專業的學生, 在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後,即利用學校所提供的條件進行實習,還參與了金融保險、商業經營、機械加工等行業的生產、業務實習。學生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鞏固了知識,並直接參與了生產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政府辦學與社會參與結合
學校先後接受華夏基金會、劉國鈞教育紀念基金會、常州飛天集團齒輪廠教師獎勵基金、江蘇瀟翔集團教師獎勵基金、中國銀行學生獎勵基金、唐駝——沈逢吉獎勵基金和趙沈同生獎勵基金凳個基金回的資助。這些基金用以資助學校建設,同時也獎勵車工年紀卓著的教工和品學兼優的學生,這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