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同弓鄉彤弓山村

常山縣同弓鄉彤弓山村

歷史文化古村落

“彤弓”一詞最早出現於《小雅·彤弓》,主旨是歌頌周天子舉行宴會,將彤弓賜予有功諸侯之事。詩的具體內容是: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饗之。

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鐘鼓既設,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賓,中心好之。鐘鼓既設,一朝酬之。

美麗景色 美麗景色

常山縣同弓鄉彤弓山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同弓鄉。村人以徐姓為主,宗譜記載是徐偃王后裔。據傳,西周時期,徐國國君徐誕在開掘運河時,挖出了一副“朱弓赤矢”,即“彤弓”,天下人都認為這是祥瑞之兆,東方諸侯各國遂推舉徐誕為偃王。宋代末年,徐姓的一支由龍游縣靈山遷居常山,其始遷祖徐國鎮任掌兵副千戶之職,為紀念先祖“天賜彤弓”的傳奇事跡,他專門建造了一座議事大廳,命名為“彤弓山舍”,彤弓山由此得名。

走進彤弓山,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鬱鬱蔥蔥的古樹林了。有樟樹、楓樹、苦櫧樹、椿樹、槐樹、松樹……達數十種之多,古則五六百年,數人難以合抱;小則細如拇指,村民新近栽種。這無疑得益於彤弓山人“惜樹如命,護樹有責”的淳樸民風。對於他們來說,這大片大片的古樹林,既是美景,更是風水,是彤弓山家族興旺發達的綠色之源。村中《徐氏宗譜·卷首·族規》專門記載:

喬木,或蔭護龍脈,或妝點景色,甚為關要。凡住後山周圍巨木,乃祖宗蓄籙。數百餘年曆代保守至今,嗣後不論合山己山,一概不許砍伐私拚,違者即以敗族論,族長鳴鼓攻之,削其名於譜,且鳴官究治,賢子孫宜慎之。

宗譜記載:凡有私自砍伐古樹的,一是以“敗族罪”論處,由族長親自敲鑼打鼓,公告將其踢出族譜序列;二是扭送官府治罪。彤弓《徐氏宗譜》始修於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可見這條族規施行已然有480年了。正是徐氏祖宗的遠見卓識,才使得彤弓山古樹林雖歷經時代變遷,仍然古木參天、綠蔭遍村,成為全縣為數不多的幾個古樹林之一。

從地理環境上看,彤弓山環山面水,整個村落山環成弓,水流似弦,古橋如箭,蓄勢待發,興盛之相呼之欲出,是一塊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據傳,當年徐國鎮遷入常山後,幾經勘察,最終移居此地。清代詹紹治有詩《贈彤弓徐氏舊居》贊曰:

百靈高聳天尺五,下有偃王之祠宇;迂迴岡阜效其靈,猶作彤弓歷終古。一條水玉急如弦,四望翠屏整若堵;山村白屋是誰家,偃王賢裔啟茲土。詩書禮樂貽孫謀,科甲人文繩祖武。宛然天上半月形,凹處藏來三萬戶;又若江南一小京,左蟠龍蛇右踞虎。

帝王都,神仙府。我生從不到其間,見此能無一傴僂;仁里共欣仁壽多,德門遙占德星聚。何當崛起繼筇替纓,一為天家挽強駑。

正如詹紹治詩中所言,彤弓山不僅“地靈”,而且“人傑”。據《徐氏宗譜》(1838年版)記載,彤弓山徐氏共有官宦15人,秀才鄉紳以上51人,族人或仕官、或行善、或傳家,各有所長。其中最有名就是徐海、徐金陵。徐海是彤弓山的首位進士,他為政清嚴,不畏權貴,曾經面對魏國公徐俌(徐達五世孫)不卑不亢,依法將其強占的民田退還於民,深受百姓愛戴,累官至四川布政司參議。徐金陵是徐海的堂弟,做事心思縝密,能力超群,在仕途中屢屢臨危受命,從容處置了多項“燙手山芋”般的繁雜政事,皇上對之獎賞有加,累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

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

彤弓山徐氏能人輩出,除了徐海、徐金陵,還有任兵部提領、授太醫院醫官的徐亨;有奉旨遷居北京正陽門的徐明善;有歷任縉雲教諭、紹興府學訓導,桃李滿天下的徐楚才等。隨著徐氏家族的日益壯大,他們與地方名門望族的交往也愈加密切。如明代南京刑部尚書樊瑩與徐海之父徐白頗為交好,徐白生性樂善好施,家境漸窘,眾人都為他擔心。樊瑩卻斷言:“我看徐白平日行善積德,其後代必然興旺發達,能人輩出。”事實果如其言。後來,樊瑩又把女兒嫁給了徐金陵之弟徐金薹。說到姻親關係,彤弓徐氏與縣城後園(西門)詹氏關係最為密切,民間也一直傳聞彤弓徐氏是西門詹氏的外甥,這與徐氏後人頻頻迎娶詹姓女子為妻的宗譜記載相吻合。另外,從宗譜記載來看,彤弓徐氏與源口江氏、何家何氏、球川魯氏、上埠魏氏、芳村鄭氏等大戶人家的聯姻也較為頻繁。彤弓山徐氏治家嚴謹,同時也頗為開明,對於賢德女子,名字可上家譜。如徐海孫子徐余夫,娶妻源口江錦嫦,徐有本之妻樊應漸,徐明睿之妻詹恂妹等,這在傳統家譜中幾乎難得一見。

彤弓山還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奇”,厚重的歷史賦予了彤弓山諸多動人的傳說。傳說彤弓山後生徐金陵到後園詹家探親,對娘舅家的一支毛筆愛不釋手。後來徐金陵憑著這支筆,一舉連過鄉試、會試、殿試三關,金榜題名。有人說,這支筆原本是嚴嵩為報詹家太公之恩,送給詹氏兒孫的,筆桿內含有“試題”機密;也有人說,該筆的確是嚴嵩所贈,但它的妙處不在於含有“試題”,而是它原本就是一支神筆,因而徐金陵才會在考場中妙筆生花。這支筆留下了“蔭外甥不蔭娘舅”、“娘舅送支筆,外甥進三甲”的民間俗言。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彤弓山徐釣,年過四十未有子嗣,訪遍名醫、拜遍靈廟,妻子的肚子卻一直沒有動靜。無奈之下,徐釣認為“神道難信,陰隲有徵”,等於是認命了,乾脆把錢財用來做善事,以積陰德。當時彤弓山有條河叫烏泥坑,涉水過河者經常患疾病,人們過往極不方便,於是徐釣獨自出資,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橋,惠澤族人。橋修成後,徐釣連得兩子,當地人十分驚奇,便稱此橋為“夢熊橋”(古人以夢中見熊為生男的徵兆)。遠近凡有不育者,皆前往橋頭虔誠祭拜,以求懷孕生子,據說頗為靈驗。彤弓山傳說眾多,但無論是神筆的傳說,還是夢熊橋、黑面將軍的傳說等,無一例外都借古諷今,寓意其中,寄託著人們對成功和幸福的嚮往。

特色農家樂 特色農家樂

現在的同弓鄉正圍繞打造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力推進彤弓山村文化項目建設。

並且有專門的村莊規劃設計,可通過連結看具體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