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帶向綠色世界的歌》內容簡介:自1927年春夏之交劇烈的政治事變開始,至1937年7月如火如荼的全民抗戰救亡的爆發,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裡,隨著社會紛爭與寧靜、民族危亡與奮起、藝術走向的外在刺激與內在探尋的演變,中國新詩藝術的發展,由發生和草創期的大膽嘗試,多元探索,結出不少雖多稚氣卻蘊涵美的芬芳的帶露的鮮花和果實,進入了一個由勇敢的反思和超越心態支配的更為蓬勃創造的新階段。
編輯推薦
《帶向綠色世界的歌》:一所好的大學應該是人類精神的童年。它應該擁有一片永久的綠色空間。這空間在自然界也在人精神世界裡。無論它變得怎樣古老,在這裡生長並從這裡出發的都是含苞待放的希望。我願永遠不會再有人用野蠻的思維和暴力剷除北大人百年來葆有的靈魂的一點綠色。——孫玉石
目錄
帶向綠色世界的歌
——讀《九葉集》
不曾凋謝的鮮花
——讀《白色花》隨想
不該驚動的蜜月
——讀吉狄馬加詩集《初戀的歌》斷想
他的名字與新文化運動歷史永在
——紀念劉半農誕辰101周年
象徵派詩
——一個現代性詩歌流派的誕生
關於散文詩的詩意
宋時烈詩歌的精神世界探論
——為(韓國)宋時烈國際研討會作
中日文化與詩歌交流的紀念碑
——為秋吉久紀夫“中國現代詩人”系列翻譯而作
一片智慧與美的大海
——祝《馮至全集》出版感言
玻璃般透明地穿行歲月
——《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
重讀《女神》隨想
——兼談現代文學史的價值標準
溝通中西詩藝的“尋夢者
——談卞之琳的詩藝探索
一個富有悠久藝術魅力的詩歌流派
——為《九葉集》出版20周年
忠實於探索的沉思者的足跡
——馮乃超貢獻於中國新詩運動的歷程
執著於尋夢與苦戀的歌人
——讀丁芒的詩隨想
鷹的姿態:牛漢的詩
——讀牛漢詩片論
現實與歷史的雄偉交響
——讀梁平的長詩《重慶書》
詩美追求與抒情姿態
——談辛笛詩的藝術魅力
以大野與牧場為靈魂歸宿的城市歌者
——讀駱英的詩集《落英集》
都市流浪者無奈的抗爭
——讀駱英《城市流浪集》隨想
也說林庚詩的“晚唐的美麗
——林庚研究筆談
夢的碎片之人生訴說
——讀邵燕祥詩隨想
一個“人”的戰鬥者
——為《綠原文集》出版座談會
“一瞬就是千千個自己
——讀《張默詩選》片思
論吳組緗清華時期的新詩創作
——為紀念吳組緗先生誕辰100周年
永存青史的一曲“正氣歌
——讀《牟宜之詩》感言
漫談穆旦詩
——擬答上海電視台記者錄像採訪
醒世警心而美麗的“晚號
——讀阮章競《晚號集》詩作漫言
新詩現代化理論遮蔽的嚴肅思考
——讀袁可嘉詩論史料札記
懷念一個永遠閃光的詩人
——為綠原追思會作
林庚集外佚詩鈔(之一)暨贅言
林庚集外佚詩鈔(之二)暨贅言
他的詩“更新,而且更是中國的了
——林庚詩學探尋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之聯繫
梁啓超倡導的“詩界革命”理論略說
——以《飲冰室詩話》為中心
“解詩學”研究欄目之前言
——為《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解詩小議之一美:可以到達的星光
解詩小議之二穿起那串散亂的珠子
解詩小議之三悟性帶你超越隱藏
解詩小議之四以理智之光穿透智慧的凝聚
解詩小議之五讓心靈插上想像的羽翼
解詩小議之六禪趣·情理·物象
解詩小議之七心裡遂有一曲水色的歌了
《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後記
《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7)》再版後記
詩人與解詩者如是說(一)
——關於馮至
詩人與解詩者如是說(二)
——關於辛笛
詩人與解詩者如是說(三)
——關於鄭敏及其他詩人
詩人與解詩者如是說(四)
——關於袁可嘉(一)
詩人與解詩者如是說(五)
——關於袁可嘉(二)
《中國現代詩導讀(1937一1949)》後記
《中國現代詩導讀·穆旦卷》後記
中國現代解詩學隨想
詩的私人化寫作與審美公共空間
——關於進入新詩文本批評的一點感言
現代意識與新詩神秘美的探索
讓詩美走進更多人的心靈
關於詩歌的賞析與教學
——孫玉石教授訪談錄
我的詩觀
——為首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
談談新詩作品的閱讀與接受
——在北京中學語文教師培訓班的講演
不拒絕陌生
——《中學語文教學》雜誌卷首語
《20世紀中國新詩大系1937-1949卷》編選後記
《中國新詩總系·30年代卷》編選後記
後記
歷經一年有餘的漫長時日,馬拉松式的拖拉延宕而又耗費我無數生命精力的這卷新詩選集,至今總算交卷,可以松上一口氣,來動手寫這份拉雜而多餘的後記了。
自1927年春夏之交劇烈的政治事變開始,至1937年7月如火如荼的全民抗戰救亡的爆發,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裡,隨著社會紛爭與寧靜、民族危亡與奮起、藝術走向的外在刺激與內在探尋的演變,中國新詩藝術的發展,由發生和草創期的大膽嘗試,多元探索,結出不少雖多稚氣卻蘊涵美的芬芳的帶露的鮮花和果實,進入了一個由勇敢的反思和超越心態支配的更為蓬勃創造的新階段。新生代詩人在反叛與承傳的吶喊聲中紛紛崛起。對於外國最新現代性藝術的吸收融化與回首古典詩歌傳統,清醒審視、尋找可以支撐新詩獲得更為開闊藝術空間的營養資源和道路,關注現實,關注人生,探索內在,探索深邃,關注詩歌本體美與價值實現的多種可能性,成為眾多詩人苦苦追求和努力實踐的目標。他們不為某種理念條規所框束,葆有揚棄與選擇的自由,用各自的創造成果,共同鑄成了一個較之前一個十年更為豐富更加燦爛的新詩之“黃金時代”。面對這種新詩歷史產品所呈現的極大豐富性,給編者選擇提供了一份眼花繚亂的繽紛,也帶來了取捨掂量的難度。努力實踐《總系》首重藝術水準同時兼顧歷史影響的原則,我現在所選出的這份精神結晶的“拼盤”,能否反映那個十年新詩輝煌發展的真實面貌來,只能讓讀者和歷史去檢驗了。
文摘
讀張默的詩,給我的印象,是並不刻意給自己規定或限制什麼規範。多主題,多聲部,或無主題,隨性而發,變奏交響,使得他的詩,視域與題材,涉獵極廣。時代運行的關注,歷史滄桑的感喟,人類苦難的凝視,個人情懷的書寫,先賢舊物的對話,旅行思鄉的吟詠,街頭社會的掠影,自然物像的發現,林林總總,盡入詩思,流諸筆端,自成一境。
詩人的襟懷和良知,讓他有一副寬闊向外的熱心腸。他的詛咒、悸動與描繪,浸透著一個詩人蘊藏的人類的大愛、憤怒與悲憫,如《戰爭,偶然》、《死亡,再會》、《班達亞齊,請別偷偷的哭泣》等。他走近人類古老文明的遺存,穿越悠遠的歷史冊頁,在與輝煌廢墟和文明精英的對話中,完成人類精神最高境界的讚頌和闊大無比的襟懷的創造。如《世界,遺失的零件——仿瑪雅金字塔》、《貝多芬》、《夜宴王勃》。在《我的硯台里有一個港灣》等同類題材的許多詩里,詩人反覆傾訴內心流淌不盡的對於中國悠遠歷史文化的繫戀,在其中尋找自己精神依存的淵源和藝術創造的靈感。
他的許多寫景詠物詩,能在最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事物中,發現別人所未發現的詩意。讓人讀了之後,不能不感嘆他的敏銳和才情。從最常見也最枯燥的一把鏟子,他會如此寫道:“每天每天,不停地晃蕩,搖擺,挖掘/希冀讓自我心靈寂寞的田畝/總是陽光普照,一片青青。”(《鏟子》)凝視撫觸夜深甜睡的小女的一縷黑髮,他想到了“一縷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夜與眉睫》)。他詠物詩之最上乘者,又往往能在被別人忽略的物象中,有僅僅屬於自己而不屬於別人的智慧與美融為一體的獨到發現。如“從這匹柔軟寶藍色的夜出發/黑眼睛的意象如不斷生長的噴泉/一絲絲,一瓣瓣/自心的五彩的花房/神秘而瀟灑的拍出”(《喜鵲與丘壑》)。另一首詩《我只是一隻沒有體積的杯子》,概寫超脫某種境界的人生之瞬間感悟與哲思,睥睨萬物而自身一無所有,文字空靈隱約,閃爍迷離,開闔自如,不露斧鑿,頗有一種大將氣魄,可能是這個集子中我最喜歡的詩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