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相傳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繼位登基,就從此樹的根部長出一枝新乾來,以後逐漸與老乾合為一體。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已經成為了普通百姓的原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到潭柘寺來遊玩時,曾手指著“帝王樹”上東北側一根細乾,未與主幹相合的側乾,對負責接待的人戲說:“這根小樹就是我,因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長成歪脖樹。” 相傳是為了與“帝王樹”相配,而後來補栽的。因主要是為了與“帝王樹”相配,故稱為“配王樹”,也稱為“娘娘樹”。不過據當代科學研究發現,這兩棵銀杏樹都是雄性,因而不能結果,所以永遠都不會有“太子樹”了。帝王與古樹
關於帝王與古樹的故事,在北京還有很多。比如康熙與“桐樹”。據說清代廣濟寺的八景中有一景稱為“仙棗垂瓔”,說的就是一棵古樹。這棵樹春天開花,花色紫藍紫藍的,可沒人知道它的名字。後來有一位僧人,覺得它像“桐樹”,於是大家也就都稱它為“桐樹”。有一天,康熙御駕臨幸廣濟寺,坐到別室里和高僧天孚論道。看到這樹奇異,就問叫什麼名字,高僧回答說可能是“桐樹”。康熙皇帝說:“我看這樹不像桐樹,先不要強給它命名,等以後碰到認識的人了再說。”可見當時的康熙,不僅好學,而且很尊重“樹權”。第二年春天該樹開花時,天孚和尚進宮奏報。康熙皇帝立即帶了一群人,興致勃勃地前來觀看。他問隨行的侍臣,是否認識此樹。大家都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天孚高僧見康熙如此喜歡此樹,就奏請將樹進奉。康熙說:“此樹還是不動,留在原圃的好。”後來和尚還是將同類的一棵樹贈送到皇宮,康熙大悅。比起送金銀財寶的,贈樹一事也算風雅。留在寺內的那棵老樹,後來被稱為鐵樹,康熙的孫子乾隆還很有興致地為這樹題詩勒石。
在北京的紫禁城內,有一棵蟠龍槐,也是歷代皇帝都十分喜歡的樹。我國自周代起就開始在皇宮種植槐樹,故槐樹又有“宮槐”之稱。故宮裡的古槐很多,最著名的是武英殿斷虹橋畔的十八棵元代“紫禁十八槐”。而在故宮御花園的東南角,有一棵巨大的龍爪槐,為北京的“龍爪槐之最”。它樹冠上的幾個大枝似數條巨龍凌空飛舞,無數的小枝像虬爪伸縮,人稱“蟠龍槐”。
當然,最悲哀的與帝王有關的樹,是北京景山公園中崇禎皇帝吊死的那棵老槐樹。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景山花園中的一棵古槐上上吊身亡。清朝順治立都北京後,對曾經吊死過前朝皇帝的那棵古槐妄加罪名,認為是棵“罪樹”。還有人為其定名“亡國木”,並用鐵鏈將其鎖了起來。後人為此特撰寫了一副對聯“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樹無辜受鎖枷”,予以嘲諷。遺憾的是,這棵有名的古槐已經在十年動亂期間被毀,後來又在原地補栽了一棵新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