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帕拉斯提基號帆船,這艘帆船長60英尺(約合18米),由回收再利用的12500個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膠瓶製成,在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發並航行了8000海里之後,帕拉斯提基號抵達悉尼,在經歷了不同尋常的128天,航行了12900公里之後,帕拉斯提基號的橫跨太平洋之旅終於劃上了句號。此次史詩性航行凸顯了海洋塑膠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展示了有關非一次性塑膠製品處理的可能解決之道。設計初衷
這艘雙體船是用重新加工過的回收塑膠搭建而成的,其主要材料是12500個空PET水瓶。雖然這個史無前例的帆船設計毫無疑問是用來航海的,但設計者的初衷卻是為了向人們展示如何更靈活的變廢為寶,將生活中日常垃圾打造成為實用且頗具價值的物品。遠征隊的領袖兼生態探險組織(Adventure Ecology)的創始人、帆船主人德·羅斯柴爾德在2010年3月20日帕拉斯提基號正式下水的前幾天表示,塑膠並非是人類的死敵,主要是人類的處理和重複使用的方式不當。
帕拉斯提基號i帆船遠航的一個主要目的地是有著“東太平洋垃圾場”之稱的海域,該海域是一片廢棄和降解塑膠的漩渦區,面積相當於德克薩斯州的兩倍,橫亘在加州和夏威夷之間的偏遠海域。這片海上垃圾場集中體現了塑膠廢棄問題的嚴重性,而打造帕拉斯提基號帆船的初衷也正是在此。全世界每年生產的塑膠有2.6億噸,其中的10%在最後都被丟到了海洋中。所有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對處於海洋食物鏈最底層的微小有機體會產生一種未知的負面效應,而吞食漂浮的塑膠垃圾導致無數海鳥、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死亡則是擺在人們眼前活生生的慘劇。
德·羅斯柴爾德同時也是一名國家地理新生代探險家,他將自己的帆船取名為帕拉斯提基是為了向一位早期航海傳奇人物托爾·海爾達爾致敬。1947年,為了檢驗自己關於古人類遷徙的理論,海爾達爾駕駛著一艘玻里尼西亞木筏的複製品康提基號(Kon-Tiki),從南美出發艱難跋涉到了玻里尼西亞。在抵達澳洲以前,帕拉斯提基曾在西薩摩亞的吉里巴斯以及新喀里多尼亞進港補給。船員們報告說,太平洋上的人類廢棄物比海爾達爾在幾十年前看到的要多得多,漂浮的塑膠無處不在,甚至在一些異常偏遠的海域也能發現它們的蹤跡,而且海洋中生命活動的跡象並不多見。
跨太平洋
1、從舊金山出發以後,帕拉斯提基的船員在海上度過了四個多月的艱苦卻令人愉快的跋涉,總行程超過了14000多公里,中途還在太平洋上的污染熱點地區稍作停留,最後於2010年7月26日抵達悉尼港。來自世界各地的虛擬冒險家們通過Twitter、YouTube、Facebook、Flickr和部落格加入到遠征隊中,這一切都被記錄在四個月的航海日誌中。2、在悉尼進港以後,帕拉斯提基號的船長英國海員喬·羅伊爾興奮異常,她表示說希望這段旅程能證明對塑膠製品使用方式的反思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環保時代,羅伊爾同時還表示,她希望這次遠航能向世人凸顯海洋的重要性。很多人與海洋關係冷漠,事實上不管我們住在舊金山還是愛達荷,我們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喝進的每一滴水,都與海洋密切相關,但可惜的是,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羅伊爾說。我一直認為現代海洋冒險的重要性堪比發現新大陸,因為通過這樣的冒險我們可以同海洋世界建立聯繫,然後再據此聯繫與他人交流。
3、羅伊爾很快指出了另一個事實,即帕拉斯提基號走了一條非常獨特的航線,但迄今為止並沒有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他們所經過的這些水域比以前更加貧瘠。船員們在太平洋的中心海域待了四個月,卻沒看到多少活生生的生命。
各方評論
1、帕拉斯提基號帆船不尋常的構建方式曾經引起了不少質疑,很多人認為它橫渡到一半就要散架。船長羅伊爾亦表示說,雖然成功完成了遠航,但這種前所未有的帆船設計一開始還是令她有些擔憂,因為船要在遠離大陸的海域和波浪、狂風以及惡劣的天氣作鬥爭。2、之所以說這艘船不同尋常是因為它的建造材料非常柔韌,我覺得這件事有些冒險。但大家對這艘船還是非常信任的,事實也證明這種材料非常耐用,用它造出來的船又好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