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貝特爾海姆

布魯諾·貝特爾海姆

布魯諾·貝特爾海姆(Bruno Bettelheim ,1903.08. 28-1990.03.13) 美國心理學家。生於奧地利,並在那裡開始其精神分析醫生的生涯。對兒童孤獨症的心理障礙尤感興趣,曾在家長期照料一患孤獨症的女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斷。1943年發表了聞名世界的論文《極端情境中的個人和群體行為》,論述了集中營生活對人的影響。

生平

布魯諾·貝特爾海姆,1938年於維也納大學獲心理學和哲學博士學位。1938-1939年被囚於達豪和布痕瓦爾德集中營。1939年因為安娜·埃莉諾·羅斯福的干預獲釋,後移居美國。1944~1973年,任芝加哥大學附屬索尼亞·香克曼發展矯正學校校長,與全體工作人員在這一為兒童設計的特殊環境中研究性質不同的情緒障礙。他構想,人類既然能建立集中營來摧毀人們的人格,就應該有能力創造某種環境,通過培養,使被毀壞的人格得以復甦。他的研究活動集中於兒童孤獨症的探索。認為孤獨症是在兒童早期與社會環境、與父母或養育者相互作用不正常,未能形成自主感的結果。嬰兒在吃奶時的滿足和感覺不適時的啼哭即是自主感的最早表現。2歲嬰兒努力學習走路,探索或力求獨立地做某件事情,則是自主感更明確的表現。當自主感發展不順利時,就會導致孤獨感。患孤獨症的兒童常常感到,他們企圖對周圍人產生影響,但遇到的只是冷漠、焦慮或報復,於是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努力。他們像集中營里的囚徒一樣,害怕自己的獨立性舉動會招致懲罰和死亡,因此索性什麼事都不做,或者把動作限制在自己所能控制的狹小世界中(如不停地轉動一個菸灰缸,而不問房間裡發生的任何事情),把自己與周圍世界完全隔絕開來。在直演學校里,採用愛、護理和保護、培養自主性的方法,成功地治癒了許多兒童的孤獨症,成功率達到80%。但無論他的見解有多么重要,貝特爾海姆也未能擺脫自身的厄運。1990年,在他的妻子因疾病去世的打擊和關於達豪及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噩夢折磨下,他自殺身亡 。

著作

有關論述輯為《空虛的堡壘》(1967)一書。還著有《夢幻的兒童》《被啟示的心靈》《愛得不夠》《與母親們的對話》等。1977年《童話的魅力》一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和美國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