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標村

布標村

布標村村名,有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乾河鄉布標村和廣南縣篆角鄉布標村兩個。

基本信息

1、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乾河鄉布標村

村情概況

村貌布標村隸屬於乾河鄉碧雲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乾河鄉西邊,距離碧雲村委會0.3公里,距離乾河鄉14公里,是碧雲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6.37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103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辣椒、玉米等農作物。
村貌村貌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70.00畝(其中:田695.00畝,地875.00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水稻、辣椒、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062.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桃子、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0.00畝,其中養殖面積50.00畝;荒山荒地586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三通,無路燈。全村有263戶飲用井水,有7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0.71%)。有33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0.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0戶(分別占總數的76.92%和62.13%)。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0輛,拖拉機5輛,機車7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8畝,有效灌溉率為6.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7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1.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0.00萬元,占總收入的62.98%;畜牧業收入105.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80%(其中,2007年內出欄肉豬750頭,肉牛100頭,肉羊10頭);漁業收入0.50萬元,占總收入的0.17%;林業收入0.20萬元,占總收入的0.17%;第二、三產業收入5.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66%。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 3.24 %),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35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338戶,共鄉村人口1545人,其中男性719人,女性826人。其中農業人口1542人,勞動力720人。該村以壯族為主。 到2007年,該村有8人享受低保,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8戶,占農戶總數的11.2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布標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乾河中學。該村距離中學14公里。截止2007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45人,其中小學生450人,中學生95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民眾通過自編自演文藝節目自娛自樂。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及其它涉及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制度等。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43.9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18000.00元(人均籌資11.67元),一事一議籌勞1500個(勞均2個)。有固定資產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1]
]

2、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篆角鄉布標村

村情概況

村貌該行政村隸屬廣南縣篆角鄉,距鄉政府所在地9.40公里,到鄉政府所在地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82.40公里。南鄰麻栗坡縣馬街鄉、西疇縣雞街鄉。轄布標1組、布標2組、木榔1組、木榔2組、松毛寨、馬岔上寨、馬岔下寨、卡子、龍蚌、壩舊、木器、波木、達嘎寨、冬瓜灣、涼水井、田灣、14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31.64平方公里,海拔1362.00米,年平均氣溫24.32℃,年降水量1,202.00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豆類、水稻 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29.00畝(其中:田1,120.00 畝,地2,609.00 畝),人均耕地 0.88畝,主要種植 稻穀、玉米、豆類 等作物;擁有林地12,33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7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油桐、黃果、桔子、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00畝,荒山荒地31,389.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798戶通自來水,有105戶飲用井水,有51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7%)。有85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3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5%和4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2戶(分別占總數的40%和37%)。 該村到鄉政府所在地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31.4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9.4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76.00畝,有效灌溉率為4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5戶;建有小水窖1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42戶。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33.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25.50萬元,占總收入的67%;畜牧業收入 8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0%(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060頭,肉牛61頭);林業收入48.30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171.90 萬元,占總收入的18%;工資性收入1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857.79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打工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81人(占勞動力的21%),在省內務工85 人,到省外務工39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903 戶,共鄉村人口4254 人,其中男性2242人,女性2012人。其中農業人口4214 人,勞動力2306 人。該村以壯族、漢族為主(是壯族、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404人,壯族1243人,苗族607人。 到2006年底,全村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26人,參合率97%;享受低保35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無衛生所,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9.4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94 戶,占農戶總數的10%。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573.00平方米,擁有教師19人,在校學生586人,距離鄉中心學校9.4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86人,其中小學生411人,中學生175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無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4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536.45 畝。[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