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局棋的進行一般由布局、中盤、官子三個階段構成(也有一些棋局沒有官子,在中盤就已結束;極少數棋局沒有中盤,布局之後就直接收官),布局作為一局棋的初始階段,奠定了整個棋局的骨架於脈絡,也指引了棋局的走向。
圍棋以占地為目的。在布局階段,對局雙方各自搶占棋盤上的空地,同時儘量阻止對方占地,由此導入中盤戰鬥。布局和中盤的區分有時並不明確。有的對局在棋盤上所有“大場”(開闊的空地)被雙方瓜分以後才進入中盤戰鬥;有的對局則從一個角上就開始激烈戰鬥並蔓延至全盤。布局階段,落子尚少,盤面尚大,無法作精確的計算,因而考教的是棋手的大局觀和棋感。
基本原理
圍棋有諺語“金角銀邊草肚皮”,即以圍空效率而言,角上最高,中腹最差。所以布局的一般順序也遵循由角到邊的原則。一局棋往往以占角開始,繼之以守角和掛角(阻止對方守角)形成角上的攻防,然後是拆邊和分投(阻止對方拆邊),即所謂“占大場”。布局時行棋以三四線為主,其中三線利於圍邊空,稱為“實利線”,四線利於形成厚勢,稱為“厚勢線”。棋手也因對實利和厚勢的偏愛,而分為“實利派”,“厚勢派”。
發展簡史
古代中國圍棋,為了防止“模仿棋”以及限制先行優勢而實行“座子制”,即行棋前預先在角上四個對角星位各擺上兩顆白子和兩顆黑子後由白棋先著。這種制度雖然部分抵消了黑棋的先招效率,卻也大大減少了圍棋的變化,禁錮圍棋的發展。
公元16世紀日本率先廢除座子制,棋局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日本古代圍棋的布局多在小目落子,注重占角與掛角,以期挑起戰鬥。本因坊道策的誕生改變了這一走向,代之以重視締角,講求全局平衡。後來本因坊秀策以其所創的“秀策流將黑棋的先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一生執黑從無敗局。
昭和時代,吳清源和木谷實突破了小目開局的慣例,嘗試以星位和三三開局,史稱“新布局”時代,由此開創了重視行棋效率和擴張速度的現代布局,後來,布局很大的程度上受到貼目新規則的影響。1970年代,武宮正樹將這一理念推向極致,創造了完全以星位開局(三連星),以中腹圍空為目的的“宇宙流”。
近年來中國棋手大量研究後多使用中國流布局,以及變形的迷你中國流布局,這些布局也被韓國,日本的許多棋手採用,成為近代棋戰中極常出現的布局 。
布局與定式
掛角以後即形成角上攻防。角上攻防是布局中的重要部份,應對不當會導致全盤受制。因此長期以來人們都在探求各種情況下的最佳應對方式。經過長期研究總結公認的雙方均可接受的“兩分”著法就稱之為定式。同布局流派一樣,以占角方式不同,定式也分為:
星定式
小目定式
目外定式
高目定式
三三定式
常見流派
現代圍棋多以小目和星位占角開局,常見的布局流派如下表:
名稱 | 棋形 | 特點 | 擅長者 | 代表對局 |
秀策流布局 | 布局堅實,先行者可以一步一步走向勝利。 | 本因坊秀策 | ||
中國流布局 | 棋形優美,地勢兼顧,中間一子與上下兩子形成有機配合。 | 陳祖德、加藤正夫、藤澤秀行 | ||
高中國流布局 | 以取勢為主,研究得並沒有中國流深入,故執黑勝率較高。 | 加藤正夫、藤澤秀行 | ||
迷你中國流布局 | 韓國暴力圍棋的代表,注重速度,白方一旦入侵,則給予最嚴厲的攻擊,易於形成大摸樣。 | 曹薰鉉、李世石 | ||
小林流布局 | 實地第一,不管棋形如何,只要達到目的,在領先的時候迅速定型縮小棋盤,冒險的棋不走,確保勝利。 | 小林光一、陳耀燁 | ||
小林流的一型,這種布局非常堅實,但由於大貼目的負擔,越來越少見了。 | 小林光一、李昌鎬 | |||
也叫星無憂角布局,以星取勢,以無憂角為攻防轉化陣地,流行布局之一。 | 古力 | |||
宇宙流布局 | 注重中腹,以宏大的構思來鑄成大模樣,利於攻擊,但不好把握。 | 木谷實、武宮正樹 | ||
星單關角布局 | 方便右邊連片,限制對方分投。 | 李昌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