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布呂克
德爾布呂克(M•Delbrück)(1906-1981)是信息學派的先驅者之一。1924年考入蒂賓根大學攻讀天文學。1926年他轉學到哥廷根大學,開始把興趣中心轉移到了量子論上,隨後便提出了量子論的最終形式。他彌補了他大學階段錯過的物理學習,在馬克斯.玻恩的指導下獲得了博士學位。德爾布呂克曾經是丹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N•Bohr)的研究生。1932年,玻爾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光療會議上發表了《光和生命》的著名演講,套用物理學的概念來解釋生命現象。在當時,人們很難理解玻爾這些科學思想的意義,一些聽講的生物學家甚至不知所云。然而,玻爾以一種天才的直覺能力,藉助於量子力學的範例,預感到在生物學中將有某些新的發現。這無疑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並向當時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提出了挑戰。德爾布呂克受到這個著名演講的啟發,使他“對於廣闊的生物學領域將揭示的前景充滿了熱忱,並準備迎接挑戰”,轉而研究生物學,“選擇了一條把遺傳學與物理學結合在一起的道路。”1935年,德爾布呂克與前蘇聯遺傳學家梯莫菲也夫-雷索夫斯基(Timofeeff-Ressovsky)和物理學家齊默爾(K•G•Zimmer)合作,套用物理學概念研究果蠅的X射線誘變現象,建立了一個突變的量子模型。他們三人共同署名的論文題為《關於基因突變和基因結構的性質》,刊登在德國哥廷根的科學協會通訊上,這篇論文代表了德爾布呂克的早期生物學思想,可以認為是量子遺傳學的最早端倪。1937年,德爾布呂克帶著洛氏基金的資助,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當時世界的遺傳學中心。在加州理工學院,德爾布呂克與摩爾根及其弟子們過從甚密。他猶豫不決地接受了基因作為“分子”的看法,但同時堅持,這種“分子”決不是處於隨機碰撞和化學平衡中的分子,細胞中的化學反應是高度專一的,各個反應彼此常常保持獨立。尤其重要的是,基因僅以一個或兩個副本存在,它不可能是滿足一般化學平衡所需的大量分子,而且基因代代相傳,在結構上異常穩定,抵禦著不確定性的降解。這一切對於物理和化學來說是反常的。在德爾布呂克這些獨創性的想法中,看不到玻爾互補原理或統計決定論思想的痕跡;相反,卻看到了生命的確定性和因果性。
德爾布呂克想採用最簡單的生物來探討“基因的化學本質是什麼”的問題。然而,摩爾根研究的果蠅使他感到一籌莫展,果蠅過於複雜而不適應於物理學家慣有的簡單性思維。1938年,一種寄生於大腸桿菌(生活在人體或動物大腸中的一種細菌)中的小小病毒——噬菌體,闖入了德爾布呂克的生活。德爾布呂克與噬菌體可謂“一見鍾情”,噬菌體碰上了德爾布呂克經過長期物理學方法論訓練的有準備的頭腦。噬菌體在分子生物學中的地位,猶如氫原子在玻爾量子力學模型中的地位,氫原子只有一個核外電子和一個核內質子。用噬菌體作生物學研究材料有著極大的優越性:它易於繁殖,在半小時內,就能依賴一個細菌細胞繁殖出數百個子代噬菌體;在培養基中,因為它們分解細菌而出現透明的噬菌斑,因而易於計數;噬菌體只含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內含物兩種生物大分子,結構異常簡單——氫原子結構與噬菌體結構驚人的可比性以及在玻爾和德爾布呂克師徒兩人開創性成就中的作用之類似,難道僅僅是歷史的巧合嗎?噬菌體的特性符合德爾呂布克的想法:“在每一個有機體中,所發現的許多高度複雜和特殊的分子,其起源有一個極大的簡單性”。德爾布呂克與另一位生物學家愛利斯一道發展了研究噬菌體的方法以及分析實驗結果的數學方法,但這裡並沒有開創性的發現,開創性的發現期待著另一位英雄的到來。
1969年,因在遺傳學上取得的研究成果,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和阿爾弗雷德.赫爾希和薩爾瓦多.盧利亞共享了諾貝爾獎。1977年,他從加州理工學院退休。賈德森在1972年遇到他時,這樣形容他:“活潑、有禮、平易近人、敏感、明了事理、厭惡虛偽。”
他於1981年3月10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