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三巨頭

巴黎和會三巨頭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締結和約的分贓會議。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有27個,與會的各國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各類工作人員1萬多人,中國是戰勝國,也派出了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等5名“全權代表”參加。和會湧現了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威爾遜、奧蘭多、牧野、顧維鈞等六位風雲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和威爾遜成了和會的主宰,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

由來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締結和約的分贓會議。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有27個,與會的各國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各類工作人員1萬多人,中國是戰勝國,也派出了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等5名“全權代表”參加。和會湧現了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威爾遜、奧蘭多、牧野、顧維鈞等六位風雲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和威爾遜成了和會的主宰,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

威爾遜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1856—1924),美國第28任總統(1913~1921年)。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後來到北卡羅來納州,先在當地的戴維森學院學習,不久,又到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求學。

1886年,他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此後,他一直在大學從事教學活動。

1902年起,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推行了一系列具有較大影響的教育改革,成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

1910年,他競選新澤西州州長成功。

1912年,他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參加總統競選,當時,競爭對手共和黨的兩位重要領導人塔夫脫和T·羅斯福之間出現分裂,為他的競選提供了有利條件。他以“新自由”為競選口號,贏得了比較廣泛的支持,最終獲得了大選的勝利。

就任總統後,他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改革關稅政策,增加美國對外貿易,擴大美國的對海外的投資領域;建立聯邦儲備體系,加強美國金融資本在海外的競爭能力;制訂聯邦所得稅法,確立累進稅原則,增加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制訂了鐵路工人八小時工作制和限制使用童工;同時,他在名義上也認為工人有罷工的權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威爾遜政府利用“中立”地位,使美國資本家大發橫財,到1916年,美國已經從戰前的債務國成為世界的債權國。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威爾遜贏得了總統連任。

1917年4月6日,威爾遜看到交戰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於是藉口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損害了美國利益,正式對德奧宣戰。

1918年1月,威爾遜提出結束戰爭的“十四點原則”。“十四點原則”後來成為交戰雙方議和的基礎。在巴黎和會上,他在山東問題上偏袒日本,犧牲中國利益。

1920年,他在總統競選中失敗;同年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克里孟梭

克里孟梭(1841—1929),法國總理,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出生於法國旺代省一個鄉村醫生家庭,早年曾做過醫生,1870年9月4日,由於法軍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巴黎人民發動革命,克里孟梭成為巴黎蒙馬特爾區的區長。1871年2月,當選為議員,以對德不屈服著稱,他強烈反對簽訂屈辱的對德和約。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後,對公社持同情態度。1875年11月,成為巴黎市議會議長。80年代初,克里蒙梭是法國最著名的激進派領袖,他提出了許多比較激進的主張,如對資本徵收累進稅,取消常備軍,縮減工作日,工會活動合法化等。1906年,他第一次上台組閣(1906~1909),任內閣總理兼內政部長,推行強權政治,對內鎮壓工人罷工,對外加強同英國、俄國的聯合,積極準備對德戰爭。1917年11月,他第二次上台組閣,出任內閣總理兼陸軍部長,提出一切服從戰爭的口號,公開鎮壓反戰運動。戰後,他積極參與組織對蘇俄的武裝干涉,他還參加起草了《凡爾賽和約》,竭力要確立法國在歐洲的霸權。1920年參加總統競選失敗。晚年主要致力於寫作,著作有《暮年沉思》和《勝利的得失》等。

勞合·喬治

1863—1945,英國首相(1916~1922年),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市一個國小教師家庭,長大後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學習法律,後來獲得了律師資格。他熱心於政治運動,1890年,他就進入英國下議院,成為一名自由黨的議員。後來,他因為反對英國對南非布爾人的戰爭而名聲大噪。1905年進入內閣,任財政大臣等要職,頗有政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先是出任軍需大臣和陸軍大臣等職。1916年底,出任首相。他推行自由主義政策,實行了選舉、教育等方面的多項改革。同時,竭盡全力進行戰爭。在巴黎和會上,他竭力維護大英帝國的利益,確保英國的海上霸權,進行了一系列瓜分世界和反對蘇俄的活動。1922年,辭去首相職務。30年代,當法西斯主義咄咄逼人之際,他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主張對德強硬。1945年,獲得德懷福伯爵封號。著有《戰爭回憶錄》和《和約真相》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