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

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

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由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辦,創立於2003年,每兩年舉辦一屆。該戲曲節旨在通過演出、講座、互動交流等形式,向法國觀眾推介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迄今為止,共有京劇、評劇、崑曲、揚劇、婺劇、漢劇、黃梅戲、莆仙戲、閔劇等三十餘種具有中國地方特色戲曲登上巴黎舞台,近四十餘出傳統戲曲曲目先後與法國觀眾見面,受到普遍的喜愛。

基本信息

起源

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
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至今已舉辦了七屆。此次戲曲節由馬拉可夫劇院與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聯合舉辦。
法國漢學家JacquesPimpaneau表示,中國戲曲誕生於十三世紀,是一種形態和內容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戲曲中每一個元素都有特定的含義,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中國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其種類繁多,不同地區都有各異的戲劇種類,比如崑曲、墜子戲、粵劇等。不同劇種使用的樂器也有區別,比如,京劇使用的是管弦樂和打擊樂。
該報導指出,中國傳統戲曲具有深遠的藝術影響力,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觀眾的喜愛。中國元代時期是戲曲的黃金時代,元代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戲曲作家,他們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戲曲作品。這些作品至今被中國人以及外國觀眾所喜愛。而在中國明代時期,戲曲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鼎盛時代。
中國傳統戲曲的內容涵蓋了各個方面,創作來源十分廣泛。一些經典戲曲是以講述愛情故事為主,比如,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戲曲《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還有一些戲曲以講述歷史故事為主。
文章還指出,中國觀眾具有很高的欣賞水平,能夠懂得戲曲表演所蘊含的豐富情緒和想傳達的內容。中國戲曲表演的成功離不開戲曲演員的表演造詣。優秀的中國戲曲表演家通過變化多端的唱腔以及動作來傳達情緒,帶給觀眾極高的藝術享受。

第八屆盛況

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
2018年11月26日晚,巴黎市郊馬拉科夫71劇院內,海南瓊劇院帶來的瓊劇《百花公主》成功上演,為第八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順利揭幕。當晚,《百花公主》吸引了近400位法國中國戲曲迷,劇院大廳內幾乎座無虛席,絕大部分都是外國面孔。“Bravo!”演出結束後,現場響起了陣陣喝彩,經久不息的掌聲縈繞著大廳,觀眾們對兩個多小時的精彩表演讚嘆不已。
“太優秀了!”坐在記者身邊的法國觀眾不倫瑞克夫婦感嘆道。“與西方歌劇不同,中國戲曲中有大量舞美設計,演員的肢體語言很豐富,表演生動活潑,很能調動起觀眾的情緒。”不倫瑞克夫婦告訴記者,巴黎有不少中國戲曲表演,二人常常觀看。聽說這次戲曲節的很多曲目都是各具特色的地方戲,夫婦兩人一共預定了六天的演出票,希望能夠大飽眼福。“今天的演出非常棒,我們非常期待後面幾天的表演!”
本屆戲曲節為期一周,將持續至12月2日,來自海南、陝西、浙江、貴州、泉州和大連的6個劇團的200多名演員將為法國觀眾獻上7部經典劇目。除開幕曲目《百花公主》外,還有碗碗腔《楊貴妃》、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高甲戲《連升三級》、京劇《霸王別姬》《趙氏孤兒》《鐵弓緣》等將在馬拉科夫71劇院上演,京劇《霸王別姬》還將走進巴黎近郊的兩個城市加演,法國觀眾將充分感受中國地方特色戲曲的魅力。
除演除外,為吸引更多的法國青少年,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當地劇院聯合打造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戲曲節前,3位來自江蘇省紹劇藝術研究院的戲曲藝術家走進巴黎的劇院和學校,為法國學生講解和演示紹劇藝術中不同角色的音樂唱腔、方言語音、身段步伐和精彩片段等,通過現場互動讓法國青少年們感知紹劇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戲曲節末,由法國漢學家和戲曲專家組成的評審會還將評選出7個不同類別的獎項,為法國觀眾提供從專業角度欣賞中國傳統戲曲的機會。
“十五年間,戲曲節的觀眾人數逐年增加,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的中國傳統戲曲迷,客群群體的年齡段分布也越來越豐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表示,依託與法國多個城市當地劇院的緊密合作,戲曲節為中國戲曲走出國門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正在聚集越來越廣泛的文化影響力,也希望繼續為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發揮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