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 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讚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蕩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誌。 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裡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基本信息

修建背景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2]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構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70多年後,到了1921年,建一個宗教地標的構想又一次被提出,這一次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親自提議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還在全世界範圍內搞了一次基督像競賽,看誰能設計出最好的基督像。基督像的設計要求包括:必須有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必須有一尊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

最後,經過嚴格評比,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贏得了比賽冠軍,其設計的“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的外形被最終認可。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4]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落成典禮的一大亮點是照明系統的啟動,原本計畫是由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從他在那不勒斯的遊船上,通過他發明的無線電啟動開關,但是由於當天天氣狀況惡劣,信號強度受到影響,最終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員手工開啟。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總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樞機[5]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並宣布這座基督像被列為朝聖聖地[6]。

旅遊指南

遊客可以從公路或乘坐科科瓦多山鐵路上山遊覽。以前列車到達終點後人們還需要爬上222級階梯才能到達雕像,這對行動不便者和老年人是一大障礙。2002年的古蹟大整修中,雕像附近安裝了三座全景升降機和四座電扶梯。另外,從雅丁波卡尼科區的帕奎公園有條有點費力的捷徑步道通往山頂。另一種上山方式則是包車,經過蜿延的山路穿越蒂竹卡叢林,到達山上狹小腹地的停車場,擁塞的情形可想而知,回程可順道前往馬塔夫人展望台(Dona Marte Belvedere),由於它位於396公尺的山腰,不但可以較近的距離眺望里約美景,也可由另一個角度欣賞救世基督像,由於它絕佳的地點,所以成為許多廣告商、名模的取景地點。

建設技術

耶穌像高30公尺,若加上基座則高38公尺。耶穌頭部3.75公尺,單手長3.2 公尺,兩手張開距離28公尺(另一說30公尺)。頭部重30噸,單手8噸,手臂57 噸,總重量1,145噸。 為了避免海邊的鹽化作用破壞耶穌像,美國捐了一些鈦給巴西用來保護耶穌像。至於耶穌像的填充物,是一種砂、糖和鯨魚油的混合物,當時普遍用於建築物,但其中含有鹽份,因此完工前利用電的原理,破壞鹽的化學結構,確保耶穌像的安全。即使小心保護,隨著時間久遠,耶穌像還是需要修修補補。仔細看,會發現由於修補的石材不一,耶穌全身的顏色並不一致。整體組裝採用了水泥材質。在法國製造各大部件,到巴西組裝,和自由女神像差不多,巨像裡面裝有電梯。耶穌像站在里約海邊已超過75年,堪稱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在里約市區里幾乎各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它!

一束閃電擊中著名地標耶穌基督像。 一束閃電擊中著名地標耶穌基督像。

當時畫家Carlos Oswaldo提出的設計圖是耶穌背著十字架、手上拿著地球儀、腳踩在象徵世界的基石上,但里約人選擇另一個耶穌張開雙臂的設計,也就是現在看到的耶穌山模樣。

無論是搭小火車、開車或走路,要到山頂看耶穌像,必須先搭透明電梯,再搭乘露天電扶梯或爬樓梯。從耶穌像的背後登上山頂,就會見到嚮往已久的耶穌像。透明電梯共有三具,每具可搭14人。為了環保省電,這些電梯和耶穌像一樣來自法國。為了紓解人潮,最慢6分鐘就有一班。電扶梯則從德國進口,共有 4個,兩上兩下,各長6公尺,坡度30度,行進間可眺望海景。

這些電梯和電扶梯被稱為“看不見的工程”。里約人早就習慣一抬頭就看到耶穌像,電梯和電扶梯的設定必須考慮到景觀,視野中不能出現多餘的東西。當初做了好多次測驗,確保從山下絕對看不到任何人為設施。這些電梯和電扶梯都依附原有的自然景觀建造,例如做成和山勢同樣的坡度,利用天然綠樹作遮蔽,且塗上綠油漆。電梯的透明窗戶是特殊玻璃,即使陽光照射也不會反射。

文化藝術

流行天王麥可 傑克遜的著名歌曲They Don’t Care About Us的MV中出現巴西基督神像。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照片集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照片集

美國爵士鋼琴師皮爾森公爵因為此雕像得到靈感而做了一首歌《Cristo Redentor》,這首歌出現在多納德·拜德1963年的專輯《A New Perspective》。

巴西的巴薩諾瓦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若賓的歌《Corcovado》也是從此雕像得到靈感而創作,在《Samba do Aviao》也再度提及。

1999年12月7日,奧地利定點跳傘運動員費利克斯·鮑姆加滕納(Felix Baumgartner)藉助繩索攀爬上基督像右臂,然後攜帶降落傘成功跳下。

著名射擊遊戲《使命召喚6:現代戰爭2》中也出現了巴西基督像。

《憤怒的小鳥:里約大冒險》的封面中也出現了巴西基督像。

模擬經營遊戲《海島大亨3》中也玩家可以建造救世主基督像。

在災難電影《2012》裡面有講到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在強烈地震下垮塌的鏡頭。

2016奧運會在巴西舉行,據悉奧運會專用字型“T”來源於里約熱內盧耶穌像。而另兩個字母,“&”源於運動員移動的身影中獲得靈感,“m”則取自葡式碎石路的花紋。

《里約大冒險1》電影中也出現了巴西基督神像。

動作片《速度與激情5》中也多次出現巴西基督像。

喜劇、卡通片《里約大冒險2》中也出現了巴西基督神像。

風靡全球的電影《暮光之城4》(破曉 上)女主角貝拉和男主角愛德華在度蜜月時經過里約熱內盧,影片中曾出現過巴西基督神像。

損壞事件

基督像底座建造過程 基督像底座建造過程

里約市2014年1月16日晚,天降暴雨,並伴有大量雷電。雖然雕像上裝有避雷裝置,但這次雷電的衝擊力太大,雕像不幸被擊中兩次。此外雕像附近的一塊大理石指示牌也被擊壞。政府將立即著手修復受損部位,並於2月初進行雕像整體修繕。據氣象專家儒尼奧爾介紹,耶穌像每年被雷電擊中約3至5次,避雷針並不能起到100%的保護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