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縣經貿局

巴楚縣經貿局職能

近年來,巴楚縣經貿局因地制宜,大膽實踐,以多種形式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同時認真做好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工作,及時分析市場變化特點,並落實責任,狠抓企業扭虧增盈工作;制定、落實優惠政策,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在專項整頓中,健全組織機構,嚴厲打擊違法亂紀現象,淨化市場經營秩序,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為巴楚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幾年來,巴楚縣經貿局始終堅持“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工作方針,實行政務公開、辦事程式公開,設立民眾監督舉報機制,採用民主評議方式,切實建立和完善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機制,做到了有章可依、違章必究;並按照專業特長進行分工,做到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在創建辦公室內部工作機制方面上了新台階。
根據喀黨發[2002]25號《關於印發巴楚縣黨政機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設定巴楚縣經濟貿易局,同時掛鄉鎮企業局的牌子。經濟貿易局是縣人民政府負責和管理國民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的職能部門,其機構設定、職能配置和人員編制確定如下:
主要職責:
1、監測、分析全縣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調節國民經濟日常運行;編制並組織實施近期經濟運行調控目標、政策和措施;收集、整理、分析和發布經濟信息;組織解決經濟運行中重大問題並向縣委、政府提出建議。
2、組織擬定、實施巴楚縣產業政策,並監督、檢查執行情況;指導產業結構調整,提出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的調整方案;聯繫工商領域社會中介組織,並指導其改革與調整。
3、對巴楚縣企業執行綜合性經濟法規、政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巴楚縣企業的經濟法規宣傳和企業法制工作。
4、指導和擬定電力(含水電)、成品油、定點屠宰、酒類、鹽業、醫藥的行業規劃,實施行業管理。
5、研究和規劃巴楚縣競爭性行業投資布局,定期公布項目投資引導目錄;負責管理巴楚縣技術改造項目及地區下達的技術改造項目,參與研究擬定利用外資有關政策,指導工商企業利用外資(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制定工業領域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並進行監督。
6、研究和指導巴楚縣流通體制改革,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擬定規範流通秩序和市場規則的政策;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狀況並組織調控;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計畫調整並向有關部門備案。
7、負責企業工作,對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實行巨觀管理和指導;研究擬定和負責實施巴楚縣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和企業改革方案,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建立,指導國有企業實行戰略性改組;審核巴楚縣企業集團的組建方案;組織對企業規模類型劃分的實施和認證工作;指導重要行業企業的扭虧增盈和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指導各類中小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及協調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指導經濟管理幹部、工商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和企業智力引進工作。
8、研究擬定巴楚縣技術進步的方針、政策,指導技術創新、技術引進、新產品開發及組織實施名牌戰略;指導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
9、研究擬定有關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策措施、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指導巴楚縣鄉鎮企業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和企業布局,引導鄉鎮企業經濟技術合作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會同有關部門協調並監督有關扶持鄉鎮企業資金的使用;指導巴楚縣鄉鎮企業改革,總結推廣鄉鎮企業發展與改革的經驗;指導巴楚縣鄉鎮企業和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工作。
10、研究和指導巴楚縣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推進並跟蹤調查改革方案的執行情況,及時提出對策建議;參與研究和論證巴楚縣城市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改革方案及其配套政策;組織研究推動巴楚縣非公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措施,跟蹤調查執行情況,及時提出對策建議。
11、負責局機關幹部人事管理和機關黨的工作。
12、承辦縣委、政府及地區經貿委、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外經貿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機構領導
周劍青:經貿局局長、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
安 兵:經貿局副局長、鄉鎮企業局局長
艾尼玩艾力:經貿局副局長、鹽務局局長
地區介紹
巴楚縣現有耕地面80萬畝,可墾荒地467萬畝。各類林地面積318萬畝,有世界上罕見的大面積胡楊林生長區。野生藥用植物有羅布麻、甘草、肉蓯蓉等羅布麻資源87萬畝,甘草分布面積118萬畝,原始胡楊林240萬畝,是全國重點甘草生產縣,野生珍品巴楚蘑菇和肉蓯蓉馳名中外。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鐵、銅、鉛、磷、金剛石、岩鹽等,釩鈦磁鐵礦、花崗岩、岩鹽探明儲量均在1億噸以上。唐王城遺址、馬蹄山、星羅棋布的平原水庫等構成可開發利用旅遊資源48處。
經濟現狀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十五” 末,完成巴楚生產總值136631萬元,年均增長10.47%,人均5115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200萬元,年均增長2.89%,第二產業增加值21460萬元,年均增長16.6%,第三產業增加值47971萬元,年均增長27.8%,財政收入3197萬元。
——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漸趨合理。在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工業增幅較快,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比重逐年上升。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末的71.8:12.1:17.1調整到2005年的49.2:15.7:35.1。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十五”期間,巴楚縣認真落實環境保護各項防治措施,利用局部治沙、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利用水資源等方式加大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完成生態造林10580畝,封育保護野生胡楊林200萬畝,引洪灌溉80萬畝,人工種植草場14萬畝,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